特约撰稿人云晴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从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几个举措可以看到,开放化、标准化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大势所趋,同时新的垄断力量也在不断产生。
基础网络架构的去中心化和云化趋势使得电信运营商、IT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业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重叠,甚至于电信运营商的思维方式和文化都在不断改变之中。德国电信聚合、传输、IP和固定接入业务副总裁Axel Clauberg在谈到企业文化时做了如下表述:“大多数我所知道的电信运营商都在瀑布式模型中成长起来……但是任何试图通过瀑布式模型提供(未来)解决方案的公司都不会太成功……”
解读这一席话可以看到:瀑布式模型在早期业务需求简单、变化较少、可选路径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可以体现出效率方面的优势,但在需求不明或是随时会由于技术和业务的变化出现新的可能时,就显得笨拙而缺乏灵活性——而这正是当下互联网产业大发展信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所以选择合理的信息网络基础架构建设思路成为重要课题。
更开放的信息网络基础架构正在形成
通常认为,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关于信息网络的构建和发展路线是大相径庭的。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强调集中、控制、服务质量保障,而互联网企业更强调开放、分布式和尽可能高的服务质量。不过,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开放性。不知不觉之间,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对信息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思路开始有了一些相似之处。观察Facebook这个新时代的“信息运营商”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步骤,似乎能为上述共识的产生找到合理的轨迹。
Facebook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基础设施能力需求(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同时,志向高远的Facebook把通过创新发展基础设施能力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拓展方向。在这个领域内Facebook具有几方面优势:游离于传统电信供应链体系的超然地位、强大影响力和变革网络架构的雄心,这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了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和项目声誉。从Facebook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几个举动(成立Internet.org、推动Open Compute Project、启动Telecom Infra Project)可以看到其对未来网络的变革有着全新的理解和期待——这对运营商也会带来很多启发。
Internet.org:理想主义还是有所企图?
2013年,Facebook牵头成立了意在推动全球网络互联发展的组织Internet.org。除Facebook之外,参与Internet.org的还有、联发科、、Opera、和三星等科技企业。这些创建者们表示将与非政府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力度,降低普通用户的上网成本,同时让数据传输变得更加高效。
Mark Zuckerberg在组织建立时谈道,“将发展中国家纳入知识经济中目前还存在许多障碍,Internet.org将会通过与全球科技企业的合作克服这些问题,其中就包括让更多的人接入互联网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认同Internet.org的理念。2015年印度部分科技与互联网公司退出了Internet.org,他们担心“网络中立”原则会遭到破坏,因为服务只提供有限的互联网接入,而且这些可接入的网站都是Facebook设计的,当然,其中位于核心地位的是Facebook自身的服务。Facebook一再声明项目的非商业性,最终还在印度监管部门重申了“网络中立”的立场:未来只要是有限接入的免费服务都是违法的,每个人平等接入互联网的权利都应该得到保护。
无论如何,Facebook及其所倡导的Internet.org对基础设施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是OCP(Open Computer Project)项目产生的动因之一。
OCP和TIP:给设备制造商警告,给互联网企业启示
2016年1月,Facebook宣布将在爱尔兰的克洛尼建立一个名为EU2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因为它体现了Facebook重要的建设理念。其一,这个数据中心的运转将全部依赖于可再生风能;其二,EU2是Facebook乃至全世界第一个100%使用Open Compute Project(开放计算项目,OCP)装备的数据中心。
Open Compute Project是Facebook在2011年发起的项目,旨在把“开源”概念引入数据中心硬件,为大数据中心建立更快、更便宜、用料更少的硬件。这个项目的开放性体现在免费提供设计和标准。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项目的标准,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这就意味着,设备供应商通过产品设计实现的利润垄断被打破,客户能够通过介入这个高利润环节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硬件的投资。
这样一个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基础网络建设项目,得到主流运营商的大力推崇,重要原因在于这个项目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独立、“不再为设备商所绑定”、更灵活快速地拓展业务等目标。
OCP项目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规模”。即使不考虑服务器的购置成本,数据中心仅服务器的耗电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假设每台服务器平均功耗300W,10万台服务器一年的耗电量就超过2.5亿度;如果能把平均功耗降低100W,则每年可省电近9000万度。所以说规模的爆炸性也导致了对数据中心效率的关注。
规模和应用需求,决定了类似Facebook的互联网企业既是数据中心的消费者,又是数据中心的生产者,能够将整个数据中心作为一台计算机来考虑,即Datacenter as a Computer。这使得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对服务器的理解有了新的视角。
因为自身需求的规模让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能力能够自产自销,再加上开展互联网业务本身积累的广泛而深入的IT能力,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自己制定标准。这些企业将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自己用各种符合开放标准的组件,建立起一个软硬件集成优化设计的系统。这样一来,从标准到开源的软硬件技术都在互联网企业的掌控之中,效率最优的同时实现了对设备制造商的“解绑”。
Facebook的OCP项目带来了数据中心——信息基础设施中计算和存储环节的重要革新,并为IT企业打破垄断开拓了一条新的路途。计算和存储的环节解决了,那么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另一重要环节网络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加以解决?
2016年2月,Facebook宣布发起TIP项目,该项目首批合作伙伴长长的名单中,包含了像德国电信、EE这样的主流运营商。
在几个月后的BCE大会上,Facebook网络架构技术总监Hans-Juergen Schmidtke表示,TIP计划期望能够通过硬件和软件开源带给电信网络新的发展机会。他在大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新的TIP成员。TIP得到了行业界的进一步认可。
德国电信的Axel Clauberg甚至做出这样的表述:“电信运营商必须停止其在与设备商的交易中仅作为‘接收者’而存在,应该通过参与Facebook的TIP计划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Facebook提出的TIP较传统运营商网络更具革命性,在“标准化”、“通用性”两个关键词之上,又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开源”和“开放硬件技术”。与此同时,借助其对互联网业务和用户的深刻认识和丰富经验,Facebook拥有丰富的用户体验提升经验,期望借此改变整个电信运营商环境中的创新文化。而OCP项目实践证明,这样的开放能够带来效益:在2014年1月的第五届OCP峰会上,Mark Zuckerberg和Facebook工程副总裁Jay Parikh就曾经宣布,OCP项目启动3年来,开源硬件方案帮助Facebook节约了12亿美元。
在OCP项目上,Facebook通过开源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TIP项目状况如何仍值得关注。
带来更高的监管需求
OCP和TIP项目的出现及发展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同时也使得“网络中立”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在之前的讨论中,运营商是作为网络设施的提供者、互联网企业是作为使用者的角色出现的,现在这些角色都在OCP项目和TIP项目中发生了微妙变化。
互联网企业从纯粹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而且可能有机会从不同等级的业务中获利。互联网企业是否会对自己当初的观点体验到别样的感受?“网络中立”的定义和政策,又会因为这种状况产生怎样的变化?对处于OCP项目和TIP项目计划中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如何,一个更加开放,同时又蕴含着垄断力量的新网络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