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冯彪
7月29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不仅有众多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的身影,贵州贵阳市、北京通州区、湖北宜昌等地还以城市为单位,展出了智慧城市样板。据相关统计,至2015年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已经达到386个,并各自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本届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高亚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发展智慧城市既有助于减缓‘大城市病’,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前有些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在建设智慧城市上行动得力,近年已取得不小成果。”
能为城市发展增加近3倍红利
智慧城市可能带来的红利,日益成为吸引地方政府争相布局的原因之一。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就曾引用世界银行数据表示,一个百万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倍到3倍。
在业内专家看来,智慧城市是缓解部分“大城市病”的良方。如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增强了城市内和城市间的通达性,智慧水资源和智慧电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智慧环保和智能建筑保护了城市环境,智慧医疗和智慧社区则方便了市民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以及成都、昆明、贵阳、宜昌等中西部城市也着手布局智慧城市的建设。
高亚彪表示,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智慧城市建设能缓解大城市病;对于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来说,也是一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
以贵阳市为例,此前当地曾被认为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的偏远城市,但近年来却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建设方面风生水起。
在此次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贵阳市副市长陈少荣介绍,全市行政区域的光纤网络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而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形成了数据交易、股权众筹、跨境电商、网络新媒体等产业链,促进了大数据、大健康、互联网金融、特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而浙江金华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以前同样也不起眼,但为建设菜鸟物流项目,在全国选出的八大节点城市中第一个就定在金华,整个投资有100亿元。
部分中西部城市原来可能受制于资源和区位的局限而发展较慢,但现在智慧城市或带来新机遇。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问及“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能先建成智慧城市”时,李铁说:“这就不一定了,取决于哪个城市抢抓机遇,合理布局。”
推进智慧城市需有顶层规划
早在2013年,住建部等部委就选择了9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到2015年,住建部后公布了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290个城市进入智慧城市试点。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有统计显示,我国已有近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因为统计的口径不同,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可能还不只400个。”高亚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也存在一些误区。辜胜阻就曾撰文指出,受制于地方政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而导致的低效率,加之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的理解偏差,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高亚彪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也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最好是能够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比如一些有旅游特色的小镇,可以围绕旅游来做智慧城市。像北京西城区,就围绕电子政务这个点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越来越宽泛,有业内人士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家居等概念都融入到了智慧城市的范畴。如此一来,该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反而莫衷一是。
深圳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李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系统工程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往往存在着缺乏系统工程方法论、缺乏智慧城市框架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缺乏智慧城市系列标准、不断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共性问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虽然部分城市建设了很多智慧项目,但是碎片化的项目很难互联互通,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有时候企业自己想卖什么设备就为城市设计怎样的项目。而地方政府为了抓政绩,也往往照单全收。但是这些零散的产品可能并不适合城市的需求,也起不了太多作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在本届博览会上,有业内专家建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从城市实际入手,应该是一城一策,不能千城一策,不能千篇一律。并且,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各自的顶层设计和思路,从整体创建和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入手来建设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