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开二孩政策,中国各地精子库“闹精荒”、“一‘精’难求”等被频繁曝光,“精子银行”是否真的存在库存短缺问题?30日,记者走进湖南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人类精子库一探究竟。
创建于1981年的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人类精子库,由中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建立。
“二孩政策的开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子库的供给要求,但并未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有突发式增长。”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表示,受“二孩”政策影响,医院去年试管婴儿周期数增长近百分之二十,但这并不直接影响精子库的库存。
卢光琇说,精子库主要是为不能生育的患者提供精子服务,大部分“二孩”夫妇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只是随着政策的放开,精子库被不断报道,逐渐为民众认可,被更多需求者所接受。“就湖南人类精子库而言,36年的积累库存已达14余万份。”
而所谓的“闹精慌”现象,是人类精子库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主要是捐献者人数少,合格捐献者比例低、要求供精病患人数多造成的矛盾。
“中国受传统思维影响很深,很多人将捐精看成是‘不合礼法’、‘不成体统’的事。”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常务副院长范立青说,据调查,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能够接受捐献精子的人数不足五分之一,而这其中自愿参与捐献的又不足一半。
“捐精的宣传并不像献血那样,很难在公共场合、网上招募,因为大家在伦理道德方面可能会有想法。”范立青指出,在他们的工作中就多次出现家长、女友等强行要求甚至逼迫捐献者放弃捐献的事例。
精子质量逐年下降也是中国精子库的库存“危机”。捐精人数逐年上涨,但合格率却逐年下降,根据湖南人类精子库数据统计,捐献者合格率已从2006年平均的45.9%下降至2015年17.9%。
“现在青年人老是夜猫子、大学里性比较开放,不良生活规律很容易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卢光琇说,中国精子库对捐献者精子活力的要求一直高标准,大约是正常人的四倍,而对于精子使用次数的控制近乎苛刻。
捐献者完成整个捐献平均需三个月,捐献后还必须将精子标本封存六个月,经复检合格后方可提供使用,一个捐献者的精子最多只供给五名妇女受孕。通过这些严格要求的限制,捐献的精子使用等待时间较长,可使用人数有限。
需求不断增加,但捐献量却难有相应提高,优质精液库存呈现下降趋势。“捐精和献血都是捐赠细胞,是人道主义的捐赠行为。”范立青表示,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心态更开放,希望满足条件的青年多来精子库。
记者在湖南人类精子库看到,精子库内设取精室、初检实验室、冷冻室、外供室等多个科室。志愿者需要独自一人,通过自慰的方式完成捐精,标本经血液、传染病、遗传基因检测等严格筛选后,冷冻于零下196℃液氮保存罐中。
“基于现在生育年龄推后情况,也可考虑在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把最充满活力的精子保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给后代上一份优生优育的生殖保险。”范立青说。
“第三代试管婴儿,在植入前进行遗传学诊断和筛查,就是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卢光琇说,加上这几年发展非常快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已经能诊断170多种单基因病,20多种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