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杰 石飞月)早已被禁止的电视有奖竞答活跃依旧。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2005年被广电总局叫停的有奖竞猜节目依然活跃在电视荧屏上,而这类节目大多是为观众设下的骗局,目的就是诱导观众打电话答题赚取话费。
王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参与一家地方卫视的有奖竞猜节目时,按照屏幕下方显示的电话号码打过去,虽然打通了,但却无法真正进行有奖答题,随着时间的消耗,产生的电话资费越来越多。
按照王先生提供的线索,北京商报记者找到了这个电视栏目,在屏幕下方,有移动、联通和电信用户各自专用的电话号码,分别标识着“2元/分钟,不含通讯费”、“3元/分钟,不含通讯费”,而电视荧幕侧面还强调“节目奖品奖金的发放由公证处监督公证”。北京商报记者按照屏幕上显示的号码拨过去,接通后,按照对方已经设置好的语音提示北京商报记者按下相应的号码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答题栏目里,不管答题是对是错,对方都发出“答题错误”的声音,而且语音提示会诱导观众多答题,最后的结果就是话费被扣了十几元。
由于涉及到三大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联系到了三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联通和电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而截至记者发稿,移动相关负责人并未做出回复。
在翻阅大量资料后,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种电视答题、有奖竞猜节目在电视荧屏上一直都很活跃,不管是一级地方卫视还是二三级地方电视台,都不缺乏此类节目的存在。而在网络上,对于这类节目的投诉已泛滥成灾。
其实早在2005-2008年期间,广电总局即屡次对这类栏目提出要求。2008年,更是针对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做出明确规定,要求纯粹的竞猜答题类、游戏类互动节目不得开办。如今距离广电总局下发“禁令”已经11年,却依然无法阻挡电视台的“热情”。某地方电视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持人表示:“电视台、电台卖垃圾时段也能挣广告费,SP(即所谓的第三方平台,增值服务提供商)利润大、给钱大方,地方监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