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见京报网www.bjd.com.cn),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纲要》强调,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纲要》强调,必须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督促落实,将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右图为新华社发)
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解读
27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公布。《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网络强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同时从能力、应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打造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三角形”,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步走”怎么走?“战略三角形”如何打造?国家信息化发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步走”目标:
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2015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11.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网民数量达到7亿,位居世界第一;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88万亿元,固定宽带接入数量达4.7亿,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国企业占4席……
这些数据无疑反映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现在还不是网络强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指出,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出台纲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纲要》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0太比特/秒(Tbps)……
第二步到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48太比特/秒(Tbps)……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步走战略目标不仅设定了时间节点,而且还有具体指标,既重长远又有可操作性,描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说。
能力建设是核心:
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短板
《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
宁家骏认为:“三大战略任务实际上是一个‘战略三角形’。其中,能力是核心、应用是牵引、环境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信息化发展的有机整体。”
《纲要》重点从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等5方面提出了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的政策措施。
“如果说能力建设是核心,那么核心技术就是核心的核心。”宁家骏表示,当前由于核心技术还存在短板,使得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自主可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纲要》聚焦发展核心技术提出,要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加强前沿和基础研究,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加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等措施。
庄荣文指出,要在构建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软件、芯片方面整合建立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我们也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把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整合在一起,集中突破目前的一些短板,实现核心技术不断赶超。”
应用提升是牵引: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大数据的富矿亟待发掘,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网络文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方兴未艾,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加快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纲要》对此提出要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但也同时指出,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与无序滥用的现象并存,要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能力。
中国政府网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未能与社会共享,造成极大浪费。“要在2018年以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推进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数据资源统一汇集和集中向社会开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说。
《纲要》还特别提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网络扶贫行动可以让更多的群众用上互联网,可以让更多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大市场,也可以让山沟里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表示。
环境构建是保障: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了保障有序健康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纲要》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制定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研究制定密码法。
“如果缺少法律层面的协调作用,将影响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不管是保护个人信息,进行消费者维权,还是保护我国数据化资源、数据主权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宁家骏认为,此次纲要提出大力推进法律法规完善和建立,将有力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
《纲要》在强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同时,也提出加强用户权利保护,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提出要依法管理我国主权范围内的网络活动,坚定捍卫我国网络主权。
庄荣文介绍,我国已出台反恐怖主义法,正在制定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是世界各国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共同携手、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信息化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盘点《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的民生看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未来10年,信息化发展对老百姓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有哪些实惠?记者为此梳理解读出8个民生看点。
【看点1】广泛覆盖
——分类推进农村网络覆盖
《纲要》:科学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推进农村网络覆盖。发达地区优先推进光纤到村。边远地区、林牧区、海岛等区域根据条件采用移动蜂窝、卫星通信等多种方式实现覆盖。
解读:“2015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固定宽带接入数量达4.7亿,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说。据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显示,全国将在2020年实现98%行政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2Mbps等“宽带中国”战略目标。具体到2016年,将支持1.5万个未通村、2.2万个升级村宽带建设和运行。
【看点2】政务便民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
《纲要》: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指出,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到2016年底,全国将在80个试点城市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实现政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看点3】降低资费
——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纲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解读:“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通信领域创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石,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实施网络强国和宽带中国战略,继续大力推进提速降费,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说。据了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近期公布了2016年提速降费工作计划,我国通信资费今年将继续下降,网速和网络覆盖将持续提升。
【看点4】5G应用
——让生活更快、更好、更便捷
《纲要》: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解读:“为支撑5G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我国已于今年初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张峰表示,5G网络具有速度快、低时延、万物互联的特点。例如,5G的速度是4G的10到100倍,峰值速度可达10G/s,在5G条件下,下载一部10G的电影只需要几秒钟。
【看点5】信息保护
——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确保国家安全
《纲要》: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高信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律师秦希燕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公民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通过法制和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进一步加强信息保护,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彰显人权理念的需要。
【看点6】扶贫攻坚
——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
《纲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有效覆盖。
解读:“通过网络扶贫能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让更多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市场,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表示,计划到2020年,网络扶贫将实现网络、信息、服务的覆盖,帮助提高偏远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就业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看点7】生态环境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纲要》:要着力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解读:建设“美丽中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是重中之重。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说,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信息化推广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才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看点8】教育资源
——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纲要》: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
解读:宁家骏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突破地理阻隔与空间障碍,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把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去,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更多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新华社记者 孙铁翔 朱基钗 高亢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新闻背景
透过数字看我国信息化发展成就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孙铁翔 朱基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
——我国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6.08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99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9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5月,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到了2.74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上升到55%;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接近13亿,达到12.97亿户。移动宽带(3G/4G)用户达到8.2亿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62.6%。4G基站达到210万个,4G用户总数达到了5.8亿户。
——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我国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报告显示,在过去18年里,全球芯片专利数量增长了6倍,我国芯片专利量增长了23倍。在芯片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我国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在全球芯片专利前30位专利权人中,我国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分别居第23、27位。
——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为标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总数超过1.33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63%,比上年末增加22个百分点;1—10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超过7639万户,同比增长8.9%,总数达到9.5亿户。
——以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主线,信息化与国民经济社会加快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机械、船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石化、有色、煤炭、纺织、医药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大中型企业ERP装备率超过70%。
——以软件、智能设备、物联网、数据库等为突破口,保障信息产业稳步发展,信息产业整体运行稳中趋缓。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其中,软件业务收入31127亿元,同比增长16.5%。
——我国全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16.2万亿元,其中企业网购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7.2%。“双11”活动中仅仅天猫和阿里电商平台一天的交易成交金额达到912.17亿元,再次刷新了世界同类电子商务平台之最。
——我国国家政务网络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初步实现与国家层面122个部门和32个省(区市、兵团)可接入服务,横向到部门、纵向到地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完成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