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之下,诸如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等传统能源产业“去产能”的需求急剧上升。之前,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裁员潮余波犹在。如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动以及提质增效,降成本的需求上升,涉及能源冶金产业的裁员潮想必仍将继续。
不过,从企业的整体及长远发展来看,裁员只能是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出路在哪里?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入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的改革当中能否成为传统能源冶金产业变革创新的突破口?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铝业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文欣荣。希望以其CIO的视角,将中国铝业公司的智能制造实践清晰展现出来,同时也为传统冶金产业的转型提供一些思路。
流程制造的智能实践
文欣荣有着在铝行业的多年工作经历,见证了铝行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整过发展历程,对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有深刻的理解。他组织了中国铝业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中国铝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ERP、MES整体规划、SRM等项目建设,以及中国铝业公司信息化整体规划、决策分析及虚拟化、云计算等项目建设。
不仅如此,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之后,他又投身进入了铝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学习和实践当中。采访中,文欣荣强调,中国铝业公司是集铝土矿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生产、销售,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大型铝生产经营企业。作为流程型制造业,其在智能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有着与离散型制造业不同的特点。
与离散型制造业相比,流程型制造业的特点是管道式物料输送,生产连续性强,流程比较规范,工艺柔性比较小,产品比较单一,原料比较固定。同时,由于原材料在整个物质转化过程中进行的是化学过程,所以工序的连续性使得上一个工序对下一个工序的影响具有传导作用。
因此,文欣荣表示,流程型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生产工艺和生产全流程的智能优化,即智能感知生产条件变化,其中包括音频数据、磁场变化、温度变化等等。自主决策系统控制指令,自动控制设备,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即时预测和进行自愈控制,排除异常、实现安全优化运行。
“以电解槽为例,电解槽是一个电化学生产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之下,使电解槽的工作过程变得更加透明,让生产的组织者和操作者更好地把控电解槽的运营状态,使电解槽处于一个正常的运行状态当中。”文欣荣介绍道。
不过,文欣荣还提到,如果不能很好地将生产端和供应链连接起来,那么智能工厂建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也将成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除了涉及加工领域的智能工厂建设,文欣荣还讲述了中国铝业的数字化矿山和智能矿山的建设情况。
“数字化矿山和智能矿山建设需要重视三个问题:第一是矿山地质资料的采集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了解矿山资源的分布和质量情况,从而制定出详细的开采计划。第二是挖掘设备的监控。通过挖掘和分析开采数据,清楚了解一定区域内的矿石开采量,从而可以有效指挥挖掘设备的挖掘区域、进度和重量。第三是开采品质的管理。矿石被挖掘出来之后需要进行洗矿和配矿,这一环节直接决定着原物料的质量,所以说开采品质的管理至关重要。”文欣荣解释说。
统一共享平台建设
冶金行业的五层结构包括设备控制层、过程控制层、MES层、业务层和决策层。文欣荣认为,中国铝业公司将前三层的系统建设让下属企业和工厂去做,而总部进行业务层和决策层面的统一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被称之为统一共享平台。
另外,他将目前的中国铝业公司的智能制造建设中增加了一层,定义为2.5层。这一层把整个生产组织、指挥、控制进行了融合,是整个工厂的生产、组织和控制中心。
在业务层和决策层,中国铝业公司分别实施了ERP系统和BI系统。文欣荣认为,ERP系统能够帮助领导层在采购成本上进行决策,让领导对公司运营以及整个行业情况能够充分了解。
而在BI系统数据水份的管控上,文欣荣提出了从数据源输入时间点和财务成本核查的方式,尽可能减少BI数据的水份,使BI的作用能达到最大化。同时,文欣荣也提到,基于全公司的SRM(供应商管理系统)正准备上线实施。
虽然文欣荣多次强调,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总部做什么,下属企业和工厂做什么需明确区分,但是由于每个版块的业务都不一样,所以ERP系统建设可以在多个业务板块进行单独实施,最后统一到总部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
抓住时代的机会
“只要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听到?这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固有思维。
不过对此,文欣荣却不敢苟同。在他看来,在智能工厂建设当中并不是抓主要矛盾就能解决问题的。工厂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都要取得最优化的配置。只有实现全产业链、全业务、全细节的精确管理,智能工厂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说到问题,文欣荣认为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认识层面,他们都亟待解决。首先需要转变人们的传统思路和意识。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经历一个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优先,到重点突破、内外结合,再到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并确定如何实施。最后就是需要弥补与国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差距。虽然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在软件模型、自动化技术使用以及系统思考和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上面,还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众多,如何一一击破?此时,就越发显出CIO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文欣荣认为,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CIO需要明确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
同时要努力扮演一个全面、综合的角色,既要熟悉技术概念,又要熟悉从决策、经营、再到生产的整个企业管理流程。因为IT领域的技术和理念急速更新,只有真正熟悉才能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另外,文欣荣提到,CIO要做好定位,同时需要去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铺路搭桥的时代,还远远没有成功。在传统的制造业里面,真正做到引领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丝曙光,这丝曙光就是智能制造带来的。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创新、每代人又有每代人的策略,只看你抓住了没有。”他如此说道。
记者手记
与文欣荣的交流进行了两个小时。整个过程,从国家政策到智能制造实践,事无巨细,他都向记者进行了详细解释和阐述。从中,记者感受到他的工作经历和经验都极其丰富,对行业趋势、技术应用以及实施要点也有着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整个采访过程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时不时会听到文欣荣爽朗的笑声。而其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对行业和实践的自信更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