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欣
在中国出行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两个对手——滴滴出行和 Uber 会合并吗?
昨日,彭博社报道称,多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 Uber 与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投资者还提出将 Uber 中国并入滴滴,而 Uber 成为滴滴小股东这一方案,不过两家公司目前尚未就交易进行讨论。
报道同时称,投资者也有意阻止 Uber 向中国市场再度投入 10 亿美元的计划。Uber 的投资者似乎希望向公司管理层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是时候结束在中国成本高昂的争夺战了。
不过,滴滴和 Uber 对于此传闻均予以否认。
滴滴与 Uber“联姻”的绯闻并非第一次出现。今年 6 月,Uber 中国副总裁柳甄曾就此事公开回应,当时她表示,Uber 和滴滴本身在品牌和区域上有着极大差异。
从长远角度来看,滴滴 Uber 的快车、拼车业务正激烈交火,双方在中国市场消耗巨大,投资者显然希望尽快停止这场烧钱战争。加之二者身后站着共同的股东,并不排除未来合并的可能性。而如果参考中国互联网市场最近两年的大合并事件,例如大众点评和美团以及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资本推动、减少竞争投入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过,一位接近 Uber 的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分析称,双方投资人之间有沟通很正常,他透露此前 Uber 和神州专车就战略合作一事也曾讨论过,但这并不代表滴滴 Uber 会在短期内合并。
共同投资方推动
细数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几起大型并购案例,如滴滴快的、58 赶集,不难发现投资方在合并背后往往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已经占据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主导地位的滴滴 Uber 并没有停止融资的步伐,而随着融资不断推进,二者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共有投资方。
梳理滴滴 Uber 背后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有多家机构同时投资了这两家公司,包括中国人寿、环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
对于这种现象,资产管理公司 ClearPath Capital Partners 董事总经理保罗·博伊德的解释似乎说得通,他认为共同投资者并非用一家公司对冲另一家公司的风险,而是将两家公司叠加在一起以扩大全球覆盖范围。
外媒消息显示,Uber 的一位投资者已经与有意讲和的滴滴股东进行了 10 余次会议和电话磋商。Uber 投资者兼公司董事、Benchmark 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数月前甚至还与滴滴总裁柳青在派洛斯福德牧场(Rancho Palos Verdes)的 Code Conference 上有过简短的交流。
不过,在柳甄看来,尽管双方有多个相同的投资方,但合并一事仍不可能。“我原来做很多融资项目,发现投资者愿意投市场第一、第二是很正常的现象,我觉得投资者还是看到在这方面的两点差异。”柳甄表示。
柳甄口中的差异,指的是第一,优步和滴滴本身有品牌以及区域的极大差异。从品牌上来讲,优步是一个全球的品牌,滴滴更加本土化一些,从布局上优步已经进入全球 70 个国家 400 多个城市,而且不断地进入新的城市。第二,优步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并组建了一支 UberEverything 团队负责拓展 Uber Eat 和 Uber Rush 等产品,另外 Uber 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匹兹堡正式上路。“我们觉得走的这条路还是和一般专门做 O2O 出行的公司有一定区别。”
但是,Uber 中国公司的资本背景与全球其他分公司完全不同,并且从产品上来看,优步在中国最重要的产品人民优步与滴滴出行的出租车和快车产品功能基本相似。
也有分析称,由于目前滴滴和 Uber 股东较为分散,管理层具有较大话语权,二者在激战正酣时显然不会轻易向对方妥协。Uber 计划今年覆盖 100 个中国城市,目前其在中国市场的一半城市已经达到盈亏平衡,并在五个城市实现盈利;而滴滴目前已在 400 个城市开展业务,超过半数的城市实现盈利。因此二者在业务增长迅速且胜负难分的短期之内不太可能合并。不过,对于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方而言,停止消耗显然比分出胜负更有吸引力。
同时减少补贴
在投资者试图让滴滴 Uber 握手言和的同时,二者也逐渐认识到烧钱大战并不能持久,与低价相比,更好的用户体验显然是留住用户更有效的武器。现在,滴滴 Uber“默契”地降低了补贴力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技术研发上。
滴滴出行 CEO 程维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曾表示,和专车市场早期的补贴大战相比,滴滴现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上,比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多地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体验。“初步的市场教育已经到了一个阶段,今年以来补贴不是我们最重心的事情。”程维说。
柳甄在接受腾讯科技等媒体采时也有类似的表述。她认为,接下来的专车市场竞争将会是一场“马拉松”,只靠融资并不能跑得太远,关键是要有造血能力。
柳甄所说的“造血能力”,指的是运营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在不补贴的情况下也能让司机赚更多钱,让乘客在 3 到 5 分钟就可以打到车,并且保证体验还是很好的,与此同时平台还可以得到部分利润用来投入到更多的研发和创新中。“公司要形成良好的循环才可以。”
二者打法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价格层面。靠打车软件“发家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近段时间以来滴滴、优步补贴降温,打车价格悄然上涨。
资料显示,滴滴快车去年 5 月份正式上线,根据地区不同,计价标准也不同,但总体原则是低于当地的出租车价格。但最近,北京的计价标准由去年同期的 1.5 元/公里 0.25 元/分钟提高到了 1.8 元/公里 0.5 元/分钟;广州地区收费标准从原来的 0.99 元 /公里,0.35 元/分钟,变成 1.4 元/公里 0.45 元/分钟。此外,滴滴司机的奖励也在降低,从之前平常时段 2.5 倍和高峰时段的 5 倍,分别调整为 1.2 倍和 2 倍。
对于今年的这轮涨价,滴滴快车方面回应称,价格是会根据供需等情况调节变化的, 有上调也有下降,并且也会实时调整补贴力度。
优步的拼车产品人民优步价格也有所变动,从此前的 1.5 元/公里 0.25 元/分钟,涨到 1.79 元/每公里 0.3 元/分钟,部分城市如深圳、北京还开始收取“长途附加费”。对此,Uber 对腾讯科技回应称,相比于去年刚刚进入市场的阶段,用户端的优惠相比过去的确有所减少,效率的提升弥补了乘客优惠的降低,目前来看可以通过提高司机运营效率(平均提高 20%),来拉高司机和平台收入。
跳出赔钱怪圈
为了争抢出行市场老大的席位,滴滴 Uber 此前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可谓巨大,而合并似乎是结束双方高成本争夺战的最佳方法之一。
Uber 首席执行官拉维斯·卡拉尼克曾透露,Uber 每年至少花费 10 亿美元来扩张中国区业务,2015 年 Uber 在中国亏损高达 10 亿美元。7 月初有外媒报道称,Uber 通过一批新的高收益率杠杆融资 11.5 亿美元,这似乎是 Uber 为了应对全球监管和竞争方面威胁所作出的举措。即使 Uber 的估值已经相当高,但仍然能看到其身上的融资压力。
另一边,滴滴在 2015 年也至少亏损了 100 亿美元。除了需要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消耗之外,滴滴也需要应付来自海外市场的压力。为此,滴滴已联手美国打车公司 Lyft、印度打车公司 Ola 和东南亚打车公司 Grab 组建了出行行业的“星空联盟”,并引入苹果公司 10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分析人士称,若与 Uber 中国合并,滴滴则可以将投入更多精力深耕中国市场。
对此,易到用车总裁彭钢曾对腾讯科技表示,“(双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有可能就是谈(合并)的最火热的时候。”他认为出行市场发展到后期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其中一家上市,另一种则是合并。
而一旦传闻成真,滴滴 Uber 或将垄断中国出行市场格局,对于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其他玩家来说,如何在细分市场求发展或许是他们将面临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