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朋友圈热传速成鸭打激素:别以讹传讹

骑猪兜风 2016-07-15 19:37:03    201024 次浏览

这几天,无锡新闻综合频道对街头廉价烤鸭的调查在微信和朋友圈里被到处转发,其中提到的鸭子生长速度过快、长期注射激素等问题,再度刺激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那么,鸭子长得快真的是因为打激素吗?“速成鸭”还能吃吗?腾讯《较真》栏目特意做了查证。

朋友圈热传速成鸭打激素:别以讹传讹

1、肉鸭肉鸡等禽类的生长速率一直在提高

几年前,“速成鸡”就曾引起过轩然大波,如今,“速成鸭”又称为热议的话题。

“速成鸭40天长三斤你还敢吃吗”、“揭秘‘速成鸭’养殖过程一个月出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通常会对鸭子这么快的生长速度产生疑问:“怎么会长得这么快?”“一定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

不过,如果了解目前全球商品家禽的生长性能,就能明白“速成鸡”、“速成鸭”现象不足为奇。

阿肯色大学农业学部的一篇文章梳理了1925年以来肉鸡的生长速率,显示最早的时候肉鸡出栏需要16周,2010年只需要6周。

朋友圈热传速成鸭打激素:别以讹传讹

同样,肉鸭的生长速率也在提高。吴艳博士对商品肉鸭养殖技术的分析中提到,现在的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不仅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而且肉的品质好。

可以说,肉鸡肉鸭等商品禽类“速成”,已经是行业内的常识,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不可能。

2、长得快靠科学,打激素既不合法也不合算

肉鸡肉鸭之所以现在能够“速成”,离不开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

阿肯色大学农业学部那篇文章提到:“自60年代后,世界各地多个机构的科学们,对禽类进行了仔细的遗传学研究,同时研究它们生长的营养、环境和健康需要,才有了现在集约高效的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有优良的品种、科学的配方饲料、科学的养殖棚舍、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科学的防疫用药。

“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被命名为“激素神话”(The Hormone Myth)。

国际家禽协会(International Poultry Council)专门撰文,列举了多条证据来证明“激素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

第一,添加激素在大多数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国家的规定亦如此,《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第二,“打激素”反而会增加养殖成本

第三,研究表明,激素本身对家禽生长是无效的,国内也有学者持这样的看法,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称:“激素的成本不仅高,技术要求复杂,而根据众多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因此,打激素既不合法,对养殖户来说也不合算,“激素神话”也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3、值得关注的是“抗生素”滥用问题

今年1月份,山东卫视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栏目,曾对“速成鸭”问题进行了调查,节目中虽然也有对“速成鸭”的污名化,但不同于无锡新闻综合“打激素”的说法,调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了养殖户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提高肉鸭肉鸡的生长速度无任何帮助,只是为了抗病,保证家禽在养殖期内能够“健康”。

调查发现,按照规定,肉鸡肉鸭在上市前需要有几天的“休药期”(时间长短由药物种类决定),但是一些养殖户滥用抗生素,不设置停药期,而上市后该有的药残检验检疫又不到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谈及“速生鸡事件”时曾说:“白羽鸡45天出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但是用抗生素的事情对不对呢?合理用药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科学用药,遵守用药量、休药期等规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烤鸭廉价与鸭子是不是速成没有关系,更可能与原料质量、加工工艺有关。同样是“速成鸭”,来源鱼龙混杂,质量也层次不齐,不排除一些不良商家在购进“白条鸭”时,买的就是较廉价的产品,而且采用的是最廉价的加工方式。

结论:鸭子长得快根本不用担心,“速成鸭”靠激素催长的说法不靠谱。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