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骑猪兜风 2016-07-14 08:41:10    200789 次浏览

  自上周六开始,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着实让每个小伙伴都挨不住了!更有人发朋友圈声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空调给的,三伏天还没到,就能让大家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没谁了。朋友圈还接连有小伙伴发声说家里停电了,发生这样的悲剧想一想都会一身汗。而面对炎热的夏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带着你的好奇,让我们一起来发掘古人的智慧吧!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古人避暑神器一:摇扇纳凉

  扇子的来由已无从考证,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掌握了扇子的使用方法,但与现代人们所用的有所不同,更多的可能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叶子,用坏了随即换新的即可。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叶子显然不能满足于人们的使用,并且很不结实,总是换来换去也着实麻烦。后来扇子变结实了,多采用竹子编的,古代人多采用这种方式纳凉,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而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则会采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轻松也显档次。

  而古时的文人墨客则喜欢在扇面上吟诗作画,彰显自己的学识且较为文雅,如果是达官显贵,一般会有专属的摇扇丫鬟,“人工风扇”在酷夏之际纳凉,这feel倍儿爽!

古人避暑神器二:专属凉屋

  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座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当然,避暑山庄这种纳凉之地并非一般人可享用,而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这种“凉屋”与避暑山庄有所不同,当然同样并非一般家庭所能享受的,依旧是王公贵族的专属。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在唐朝的宫廷就建有专门用于夏季避暑的凉殿,在其中央会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远离,通过扇轮传动,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后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可利用机械将冷水传送到屋顶,顺其屋檐流下,形成人造水帘,以实现消暑的目的。

  而无论避暑山庄亦或“凉屋”都属于王公大臣的专属纳凉之地,作为普通百姓则是无福消受的,因此属于“土豪”避暑方式,并不普及。

古人避暑神器三:冰块

  在古代并没有发电装置,更不要说冰箱这等家电设备了,但据现在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可储存冰块的冰窖。当然,这种豪奢的东西注定不凡,同样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的。

  一般而言,在冬季官府会储藏大量的天然冰块在冰窖中,待来年夏季的时候,并可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摆放在室内起到降温纳凉的功效。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通过最简单的物理机制,冰块通过吸收周围的热量融化,进而实现降低室温的作用,给达官贵人带来清爽的气候,并且这种利用冰块纳凉的方式不是产生任何污染,又不消耗能源,可见古人的智慧确实无穷!

  而这种冰块纳凉的方式到了明清时期,基本已经普及到百姓家中,每到炎热的夏季,人们都会通过这种冰块融化的方式来降低气温,起到夏季避暑的功效。

古人避暑神器四:避暑美食

  夏季避暑不仅局限于外部舒适的气温,还有便是消暑的美食。而当下人们夏季可选择冰镇饮品、冰激凌等冷饮消减内心的燥热。而在古代,同样有避暑食品。

  早在南北朝时,民间便有自知的“汤饼”,而到了宋代,避暑食品种类更加繁多,如瓜、李、荷叶、绿豆汤、新莲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民众欢迎,宋代诗人方回《秋熟》诗中便有记在,“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赞美。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时至今日,绿豆汤仍旧成为众多家庭夏季消暑的饮品之一,另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可见古代早有此妙招。

  而除了绿豆汤外,清朝北京地区还有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而苏州人过三伏天则喜欢喝凉茶、凉汤,吃凉粉等清爽食物度夏。可见古人在饮食方面也很讲究,在酷暑也有专属美食。

古人避暑神器五:瓷枕

  除了人们住的、吃的,必然还得有用的,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大国”,众所周知景德镇被人们誉为瓷都,生产各种瓷器,而瓷器除了被用作制碗、花瓶、摆件等外,还可制成瓷枕。

  没错,就是瓷枕!这种枕头的表面有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枕在上面非常清爽,睡起来也自然舒适。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应该是古人对瓷枕对好的讴歌。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夏季除了闷热的天气,对于恼人的蚊虫同样也是一大难题,而当今人们有100种杀死蚊虫的办法,但古代可没有那么多杀蚊方法。因此如何躲避蚊虫,同样是夏季面临的一大难题。

  当然,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古人,一般古人都会躲在蚊帐里睡觉,但久而久之便有了新的花样,人们会在蚊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飘四溢。对于失眠的朋友而言,可有一定的催眠功效。

古人避暑神器六:终极大招!

  俗话说的好“心静自然凉”,而古时不少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固“凉由心生”的道理,唐代白居易便在《消暑》一诗中表示“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同为诗人的王维为了应对酷暑,竟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坐流连忘返,留给后人百读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烦躁的夏季保持一颗平常心 心静自然凉

  而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训话而编录成《庭训格言》,其中一则训文为《心静自然凉》,大致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会不热,并且还指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可见古人如此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当然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人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确实容易产生燥热,心情确实会导致外在的变化,因此在这个闷热烦躁的夏季,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同样有利于避暑消热。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