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为什么你总是点进那些鬼扯的在线人格测试?

骑猪兜风 2016-07-13 08:25:36    201114 次浏览

(原标题:为什么你老是点进那些鬼扯的在线人格测试?)

多数人应该都有做过类似于“测测看你的人格阴暗面?”、“根据性格看看你是《爱情公寓》里的谁?”或是“3个问题告诉你在感情里是什么角色”这种类型的在线人格测试,而且很可能不止一次。

没有人知道你和《精灵宝可梦》里面妙蛙种子到底是如何地在性格上相似,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当我在森林中遇到大雨后选择“原路返回”而不是“继续往前走”,这怎么就会被认为是“在爱情中缺少安全感。” 这些因果机制模糊,结论以模棱两可的场面话居多的测试,它只会让你清醒过来后觉得“缺不缺安全感我不确定,我感觉我可能是缺脑子。”

所以它们当时到底是为什么那么吸引你,是什么让你控制不住地去点开这些莫名其妙的链接,bustle认为有三个原因:

1.首先是每个人内心的自恋情节

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晰没有偏差,正如同很多人觉得自己特别美,只有出现在别人给自己拍的照片上时才特别丑。但仔细想来,每一条测试的结论基本上没有揭露什么事实,它只是迎合了人们内心的自恋情节,就像通常以“巴纳姆效应”来攻击星座之说:即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所以与其说它真正描述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如说它更强化了你心中对于自己的认知。

2.看上去更显客观

但就算你再怎么认同这些测试的结论,你都是无法把它说出口的,试想把这一段话转换成第一人称用来自夸——

“我拥有无敌的热情,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的样子,像是一个正能量传播源,源源不断地往外散布正能量。很多人都会为我的这一魅力点赞,跟我在一起总是很舒服,因为我带给别人的永远都是欢乐与激情,而不是沮丧和悲伤。”

......光是看文字都让人羞耻到后背发凉。

但是这些在线测试,却可以通过一种(强行)客观中立第三方的坚定口吻,更合法地固化你对自己本来的认知,让你觉得“是的没有说错,我就是这样子!”,并在测试者将它分享到朋友圈时,隐蔽地完成告诉所有人“大家来看!我是这样的小可爱!”这样一个任务。

3.无论如何一定会让你觉得开心的“分享”机制

在线测试一般都有设置“分享”功能,所以这为每个人把测试结果转发到朋友圈并大呼“告诉我不是一个人!”提供了便利。和同样未经世事的朋友们,一起快乐地被贴上同一个标签,这是人们寻求群体归属感的手段之一。

说起归属感这件事,它可能是人在群体中生活的某种精神寄托,在好奇心研究所之前的某项主题为“你都如何寻找群体归属感”的调查中,“通过十二星座给自己分类”、“在社交网络为自己贴标签”都获得了很多人次的反馈。可见在寻求归属感这件事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应该不是一个人。

但如果,你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反应,即没有任何一个你的朋友回复你“哈哈哈我也是”,你分享到朋友圈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人…….别着急,你的内心也会给予这个小型事故一个动听的解释——我是独行侠,一个在“吃起司面包蘸芥末酱”领域真正的开拓者,是故事在第一章就被钦定的主角,听上去也很让人心神激荡。

这么说来,绝大多数的在线人格测试都没有为人们真正地了解自己提供到实际的帮助,它们更多程度上只是迎合了人们内心中对于自己所持有的信念,所有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出于“自恋”和“中二”。

责任编辑:齐亚伦_NT4779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