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移动融合通信可别成了第二个飞信)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的最后一天,虽然没有Showgirl也没有网红,但展馆内仍是人头攒动,可见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黑科技不再是“高处不胜寒”,即使对于普通观众,吸引力仍然巨大。
在中国移动展区,VoLTE、智能家居、5G技术展示等板块区域内人气颇旺,比如在VoLTE体验处,观众体验到高清语音和普通语音在音质上的明显差异,兴致盎然。不过也有例外,此次中国移动展示了它的融合通信业务,体验者寥寥,现场工作人员甚至为每位仔细聆听融合通信业务介绍的参观者赠送“礼品”——一本笔记本。
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业务并不是新鲜事物。2014年2月在巴塞罗那GSMA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首次展示了融合通信业务。之后在2014年一整年,中国移动高层在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前身)、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重要场合,都大谈特谈、着重介绍了融合通信,表示希望抓住用户对通信的基本需求,构建运营商互联网转型的优势。
所谓融合通信,是指将手机中原来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新通话”实现高清语音、高清视频、多方通话、通话过程中消息并发,“新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在手机的消息界面通过数据流量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而“新联系”除了用户通信录联系人外,还增加了公众账号和其他社交软件的绑定功能。
简单来说,融合通信就是微信 手机通信录的深度融合业务。微信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融合通信同样具备,比如朋友圈、即时通信,而且融合通信的功能更强大。比如在对方手机没有上网或者不具备融合通信功能时,可以转化为普通短信进行发送。融合通信的更厉害之处在于,这些功能嵌入手机系统底层,打开手机就能使用,不像微信那样,还需要从应用商店下载App。所以融合通信亮相后,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移动在面对OTT冲击,意图从基础层面阻击互联网企业OTT业务产品。
2014年,中国移动高层曾表示,融合通信会在2015年全面启动商用。但是,这成了一句空话。如今,2016年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却迟迟未见踪影,话题热度也在迅速下降,中国移动高层甚至在重要场合很少谈及融合通信。
在这次的世界移动通信·上海大会上,中国移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融合通信业务今年内将开始商用,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希望这次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业务的推出不会再跳票,而且商用时间一拖再拖,对中国移动自己来说非常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大的对手微信变得更加强大,“被打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2014年,中国移动首次展示融合通信,当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为5亿,到今年3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7.61亿。也就是说,微信月活跃用户每季度的增量都在5000万以上,而且没有看到放缓的迹象,这么“变态”的现象在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例。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业务想要火起来,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况且,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业务发展还需要产业链的支持,比如手机厂商。但随着补贴的减少,电信运营商在终端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减弱,在商业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能有多少手机厂商支持、能得到手机厂商多大力度的支持都是个问号。同时,互联互通也是影响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业务发展的一大因素,如果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和其他运营商实现互通,会给用户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另外两家运营商对于融合通信并无太大兴趣,这对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业务发展来说增加了难度。
总而言之,融合通信业务商用时间拖得越晚,对中国移动越不利,得当心啊,要避免融合通信成为第二个飞信。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