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纵剖面”手术帮他闯过“鬼门关”)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从医30多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桑锡光第一次遇到如此严重的“钢筋几乎穿插全身”的患者,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内出现过这么多类似的患者,但像这位患者钢筋穿透六七个器官的,是第一例。”
6月14日下午3点多,济南某工地,一名46岁的中年男子从5米高空坠落,一支竖起的钢筋从男子的阴部插入,穿透身体从头顶穿出。CT检查结果显示,粗约1.5厘米的钢筋已穿过男子的泌尿、腹部、胸部、口腔、鼻腔、脑部等具体部位。
事故发生一个小时后,当该男子被送至齐鲁医院急诊外科时,急救人员看到,该患者阴部以下露出长约四十厘米的钢筋,头顶上穿出长约五十厘米的钢筋,下体和脸部都留着鲜血,场面触目惊心。
时间就是生命。齐鲁医院急诊外科、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对男子进行反复会诊,拟定手术方案。
一根钢筋穿插了六七个器官,对桑锡光和同事们来说,技术挑战很大:“在手术之前,你就要判断他体内有没有大血管的损伤,神经的损伤等,以据此做出手术方案”。作为本次手术总指挥,桑锡光说:“这个判断,既源自于长期一线手术积累的经验、锻炼的胆量,也源自于现代化影像学带来的精细入微的观察,比如说借助CT检查,扫描患者大脑的情况,密度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X射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等。”
“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复杂的钢筋穿透情况,正因为此,更应该做好这场手术,因为它可能帮助医生积累经验,由点及面,以备在塌方、地震等突发事故中迅速应用,拯救患者。”桑锡光说。
手术开始前,多学科专家已经就手术的“难度和乐观条件”达成了一致。难度在于,“在平时手术中,打开一个部位,创伤就非常大了,而他要同时打开多个部位,创伤之大难以想象。”乐观之处在于,“钢筋贯穿了他的整个身体,但重要脏器都贴着躲了过去,比如心脏只穿了包膜,紧贴着颈动脉,肝脏也只是受了少许损伤。”
14日下午6点,受伤男子被送到手术室紧急手术。医院急诊外科、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近30位专家参与手术。术前,由于男子外露钢筋较长,影响消毒等手术操作,医生先请来消防员将男子头顶上和阴部下外露的钢筋截短。
手术准备了两套方案:一个是先将男子的胸腔打开,从胸腔让消防员将钢筋截断,一部分钢筋从头部取出,一部分从下体取出;另一套方案是将男子的头颅、胸部、腹部同时打开暴露,再从男子下体将钢筋整体拔出。但在手术中,急诊外科主任桑锡光反复与消防员商讨在体内剪断钢筋的可能性与危险,最终发现如果打开胸腔再用液压钳剪断钢筋的话,震动太大,会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最终桑锡光决定采取第二套方案。但这套方案也存在巨大风险:因为钢筋贯穿了颅内、气管、心脏、颈动脉、肝脏等多个致命部位,“就像一个人被剑刺到不会立即毙命,反而拔出剑会流血而亡一样。在医生整体拔出钢筋的同时,这些致命部位就很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危及性命。”
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张源告诉记者,这台手术中,多科室医生合作,将伤者的头颅、胸腔、腹腔同时打开,伤者相当于整个身体被切了个“剖面图”,钢筋和内脏被完全暴露了出来。在此前提下取出钢筋,利于医生及时发现血肿以及大出血点,出现情况立即对症处理。
从晚上8点切皮消毒,到晚上10点多从阴囊处拔出钢筋,再到15日凌晨1点多手术终于结束,钢筋被顺利取出,患者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首先,我们对这名患者手术的成功感到振奋,但他的危险期刚刚开始。”桑锡光作比方,“手术只是开始,即使医生需要用最强的抗生素来治疗,患者能否平安还需要缓缓爬一个斜坡,到坡顶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我们需要观察患者腹部等脏器的感染;过了坡顶,他还需要缓缓下坡,我们需要观察颅内感染情况,待这个坡完全过去,患者才会渡过危险期。”
截至本报记者16日22时发稿时,齐鲁医院传来的最新消息:患者已经出现发烧症状,艰难的“爬坡阶段”开始了。(科技日报济南6月16日电)
责任编辑:王真_NT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