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变现PK“初心”
把知识当作商品来“零售”!付费问答平台的走红让人们以最简单的方式看到了知识服务的价值。
也许现在我们的热衷更多源于猎奇,也许在商业的角度,付费问答还远不是最终“解决方案”。但至少“分答”们引爆了足够的话题和迷思。知识变现并非幻想,但现在只呈现出幻象,我们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形式。
制造网红还是消费网红?
2016年的互联网什么最流行?围绕“人”的商业变现。在这一点上,付费问答和眼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概念网红可谓同气连枝。付费问答平台们是在制造网红还是消费网红?这就显然不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了。
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将网红称为“先进生产力”。在很多领域,网红已经成为“流量的筛子”。“过去我们做流量可能是以某种方式来获得,但是今天我们会说,我是罗胖的粉,我是高晓松的粉。”徐达内说。
正如眼下另一大流行——直播网站与网红的天然结合,以“人”作为流量的筛子,消费网红无疑也是付费问答平台迅速吸睛的一条捷径。
当然,付费问答平台们还创造了另一种可能。让人们通过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声望成为知识网红,并获得经济收益。
在广东、福建批发式的网红生产线上,拼脸蛋身材、讲段子的网红并没有太长的生命期。持续的原创内容生产、内容输出才有可能有持续性的商业价值,“我们相信提供专业意见的内容型网红才能长久不衰。”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
娱乐社交还是传播新知?
分答们距离知识变现究竟有多远?这也许是让眼下付费问答平台有些尴尬的问题。
知乎老用户冯尚钺在PingWest中文网撰文指出,分答并非一个知识产品,“实际上它自己也没有说自己是一个知识产品,在它的官方说明中是‘轻量化,亲民化,娱乐化’的付费语音问答,与知识无关。”
冯尚钺的依据来自分答的热门问题排行榜。在榜单上,最受关注的问题是,“问王思聪:身为霸道总裁的你,撩妹时也会紧张害羞吗?有没有感觉自己情感智商不够用的时刻?”“问王泽其:今天A股沪市上2900点,推荐个股票呗,你下半年看好哪些行业?”“问章子怡:借用汪先生一句名言:子怡,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等等。而按冯尚钺的话说,“这些问题跟任何东西有关,就是不包括知识”。此外,以分答为例,其内容的形式,如语音、60秒、可偷听等特点,限制了更有含金量的知识供给。
事实上,很多人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在目前的付费问答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是“名人体验”类。“这两天,出现的V越来越大了,平台搞不定这些大V,白搭。”一位网友调侃说。这让这些平台看起来更像是以娱乐社交为核心的,或者直播。
这是一个站在分岔口上的平台们都要回答的问题,要流量,肯定娱乐化更容易,但这会不会违背平台们对知识女神的“初心”?
昙花一现还是未来方向?
“付费问答利好的是明星和股神,对知识界只是多了一个聊天解闷的工具,很快就会退烧。”事实上,尽管分答们设计了比打赏更持续的盈利模式并一炮而红,但互联网上的爆款产品周期越来越短,仍然让很多人对于付费问答的前景持观望态度。
昙花一现还是能够改变现代知识传播的格局?付费问答平台们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比如,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初期对于知乎Live或者分答的兴趣出于好奇,明星、网红让平台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质,但并不代表平台能够成为绝大多数知乎用户实现知识变现的路径。
其他一些质疑在于,不适当的付费服务,可能会对于平台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使用氛围造成巨大损害。
更重要的是,想形成长期可持续的付费服务,平台需要在所谓“大V”或“明星”之外探索路径或建立机制。冯尚钺指出,目前分答的情况是,不为人所知的中V或者小V难有平台来向陌生人展现自己的知识背景,又是听前付款,无从考察质量,这使得他们除了把价格定低一点以外缺乏竞争力。
不过,无论如何,互联网上知识变现的时代正在到来。分答或知乎Live模式也许还不是终极答案,但却无疑是抵达新时代的又一次有趣尝试。
北京晨报记者 刘映花
参考消息
美国的付费问答能给中国参照吗?
分答火了,不少创业者们蠢蠢欲动。“开发一个付费问答的网站靠谱吗?”这几天在知乎上,这样的提问总能引来一轮讨论。
其实,付费问答并不是新事物。在国外,对于付费问答的尝试一直没有间断过。而其两次失败的经历,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去年2月,谷歌宣布,从当年4月19日开始,用户将无法使用Helpouts服务。从4月20日开始,用户可以利用另外一个名为“GoogleTakeout”的工具,将Helpouts的使用历史进行导出、下载,导出的最后截止期限是2015年11月1日。
Helpouts是谷歌于2013年11月推出的、基于Hangouts视频聊天工具的专家收费问答、培训服务。这种服务囊括的范围很广,专家可以提供各种课程,从化妆课程到个性化锻炼,从四弦琴培训到治疗方案等。然而,尽管拥有不少忠实的专家团队,这款产品的增长,却没有达到谷歌的预期。
而早在2002年,谷歌就曾经推出过一个并非基于视频的收费专家问答服务“谷歌问答”,大约800多名专家队伍可以回答网民通过网页提交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每一次服务的收费在2美元到800美元,谷歌每一次收取50美分的佣金。这一项目同样以失败告终。
成本和效率被认为是谷歌探索失利的绊脚石。有业内人士指出,用户提问需要支付费用,而这种10美元到20美元的付费,根本无法抵消专家的人力成本,却有效地阻挡了更多用户成为提问者。
与此同时,门户推出了“雅虎问答”服务,完全免费,更加速了谷歌收费问答的关闭。在“雅虎问答”成功的启迪之下,各国的门户网站或是搜索引擎出现了一批“克隆”的免费网络问答服务,比如知道。
但是,免费产品往往伴随着质量与内容的大量兑水,用户并不能快速地、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所需要的靠谱答案。目前在国内,只有知乎在免费开放的同时,保持着精耕社区运营的品质,但在商业化问题上,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知识精英密度更高、付费习惯更好的美国市场,谷歌关闭了有一流产品与技术支撑的Helpouts,说明收费问答的浪潮暂时还未到来。
北京晨报记者 刘映花
国内的问答社区已经不胜枚举
在分答一夜爆红之前,市场上类似的问答社区不胜枚举,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温不火。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表示,去年下半年大概有100家创业公司在复制“在行”。
马世聪表示,目前市场上的问答社区包括百度知道、360问答这样综合性的,以及知乎、果壳偏知识内容性的,以及针对教育、医疗、IT、法律等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模式包括一对一、一对多、线上线下等多种。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目前知乎相对表现较好。分答、知乎Live之前的平台,内容价值在于吸引流量,而后通过广告营销、电商、出版、活动组织、增值服务等方式变现,在现在的模式中,内容直接转化为收益。“问答社区活跃度的关键在于回答者,平台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回答者参与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培养良好的社区氛围,以此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媒体人小张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从去年起就有包括口袋专家、在行等多个社区邀请她入驻,虽然上传了照片填写了简介,她却并没有通过这些平台获得收入。“最大的原因还是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和缺乏推手。”小张表示,线下约见收费较高,但自己工作很忙,如果花一个小时去做咨询,收费少了觉得是浪费时间,定价太高又有贩卖知识的感觉。“我还是没有一颗想当网红的心。这行业都是熟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还去抛头露面,见到熟人挺尴尬的。”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