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近期,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密集部署考试纪律,确保今年的高考安全。为了杜绝替考现象发生,多地出招严防大学生离校充当高考“抢手”。
5月24日,江苏赣榆高级中学高三学生“挑灯夜读”,备战高考。
两部新法保障“史上最严”高考
6月3日,教育部网站发出“教育部提醒考生诚信考试”的消息,提醒考生遵守考纪、拒绝作弊。
这则消息中,教育部还附上了两条法条,一条来自去年11月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一条来自本月起刚刚开始实施的新版《教育法》。
临近2016年高考,一些媒体用“史上最严”来形容今年高考的严格。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作弊入刑”后,即将迎来一场全国最大规模、最受关注的国家考试——高考。
教育部在3日发出的消息中称,《刑法》(修正案九)有关组织考试作弊罪条款将首次适用于高考。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要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切勿轻信各种团伙和个人“助考”的蛊惑以致上当受骗,蒙受损失,抱憾终身。
除了“作弊入刑”,本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版《教育法》明确了对考生考试作弊的惩处办法。根据法条,包括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抄袭他人答案,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或将面临“禁考”3年的处罚。
据了解,教育部已经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开展“诚信高考”教育活动,在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须知等材料中增加《刑法》(修正案九)和新修订《教育法》中涉考违法处罚条款的内容,让考生知晓考试舞弊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
5月25日,江苏扬州一所中学迎高考,校园内挂满了正能量励志横幅标语,高三年级教室中的黑板报上也写出了各种风趣个性的高考标语,祝福学子们拼搏成功。教育部三令五申促高考安全
今年高考的“史上最严”,还能从教育部对于今年高考纪律的三令五申中观察。
在教育部官网“教育要闻”一栏中,从5月25日至今,教育部在10天之内6次发出有关确保今年高考安全的消息。
这些消息包括,教育部与各省签订2016年高考安全责任书;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赴部分省份开展高考安全督查;召开2016年高考招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和各省(区、市)开通2016年高考举报电话;教育部提醒考生诚信考试等。
从更长的时间段观察,根据公开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今年3月以来,教育部至少10次通过会议、文件、督查等方式部署高考纪律。
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就已明确,各地要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
之后,教育部还印发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对今年高考试卷的印制、运送与保管、考试的实施、评卷等流程都进行了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北京警方就表示高考期间将启动高等级防控方案,首次动用特警完成试卷押运进京的任务。
此外,据教育部介绍,从5月份开始,各地还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4个专项行动。
各地公安、工信、工商、教育等部门在中学、高校、通讯电子产品市场、考点周边及互联网上联合对非法招募替考“枪手”、组织助考活动、违法贩卖作弊器材、发布涉考不良信息等危害考试安全、扰乱考试秩序、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进行了重点侦查,依法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
5月25日,江苏扬州一所中学迎高考,校园内挂满了正能量励志横幅标语,高三年级教室中的黑板报上也写出了各种风趣个性的高考标语,祝福学子们拼搏成功。
各地部署:严防大学生离校替考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消息,教育部对往年出现高考安全事件、考风考纪相对薄弱的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了约谈;对往年出现替考“枪手”较多的高校,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举一反三,严防再次出现大学生充当替考“枪手”的现象。
去年高考,发生的江西南昌的“替考事件”震惊全国,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获刑。今年5月10日,江西省召开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江西副省长殷美根在会上特别强调,要认真汲取去年“6.7”高考替考事件的深刻教训,高度警醒,引以为戒。
观察今年各地对于高考安全的部署,严防“抢手”替考,成了保障今年高考安全的重要工作。
例如,宁夏规定,本科高校高考期间将加强在校生管理,严格请假制度,逐一确认离校学生去向,严防出现充当替考“枪手”的现象。
山东要求,高考期间各高等学校应坚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一般不允许请假,“对无故未到校者,要逐人查清去向,对去向可疑者,要深查细究,防止学生参与替考”。
湖北也规定,高考期间各高校应坚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在校生(含研究生)的考勤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请假。“对校园内张贴的组织替考和寻找“枪手”、售卖考试答案和作弊器材等涉考广告进行清理,如发现可疑人员和重要线索,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必要情况下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