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苹果为何豪掷10亿美元给滴滴?看看外媒怎么分析

骑猪兜风 2016-05-14 22:47:58    200791 次浏览

苹果为何豪掷10亿美元给滴滴?看看外媒怎么分析

  5 月 14 日,美国资讯网站 Quartz 刊文称,苹果之所以愿意豪掷 10 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其增长前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指出,对滴滴进行投资只是苹果所能采取的一种手段,该公司试图藉此表明其利益是可以跟中国政府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此举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绥靖主义”,其根源在于随着其在中国市场上命运的转变,苹果已是别无选择。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意外消息在周五传来: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证实,该公司已对滴滴出行投资 10 亿美元。

  这笔投资将给滴滴带来在中国国内炫耀的资本,使其可以自豪地宣称它是极少数从苹果那里获得了融资的公司之一。不过,尽管将 10 亿美元稳稳收入囊中的是滴滴,但这项交易真正的受益者实际上却是苹果。

  滴滴不需要苹果

  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能从苹果那里获得投资都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滴滴在中国市场上本来就已经占据了令人艳羡的地位,而至少从短期来看,这笔投资除了能给滴滴带来更多的现金以外,几乎别无其他帮助。

  如果说融资是打车服务企业的“汽油”,那么滴滴在中国市场上上已经是领先于其美国竞争对手 Uber 了。自去年完成合并交易以来,滴滴已经筹集到了 40 亿美元的有担保融资,其估值达到了 150 亿美元。与此同时,有报道称 Uber 中国在 1 月份获得了一笔 12 亿美元的融资,当时其估值为 80 亿美元左右。就这两家公司的打车服务的人气度对比而言,目前还没有太多强有力的、可靠的数据。但从两家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滴滴目前在中国打车服务市场上占据了最多 90% 的份额。

苹果为何豪掷10亿美元给滴滴?看看外媒怎么分析

  而且,滴滴本来就已经拥有了靠谱支持者的融资了。

  2015 年 8 月,中投宣布参投滴滴 20 亿美元的融资回合。就这个行业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繁荣发展来说,政府支持仍是至关重要的,这尤其是因为打车服务的业务模式正在颠覆整个出租车行业(在中国,出租车行业经常是附属于市级政府的),并带来了新的、复杂的劳工问题。因此,中投对滴滴的支持是多种“信号”中的一个,暗示中国政府对打车服务的扩散抱有心照不宣的支持态度。

  此外,滴滴还已获得来自于阿里巴巴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BABA)和腾讯(香港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0700)的融资。作为中国国内两家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它们通过在各自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应用中推广滴滴打车服务而为其业务扩张提供了帮助。与此同时,软银、老虎环球、Coatue Management 和纪源资本等知名风投也都为滴滴提供了支持。它们的支持已经为一个全球“反 Uber 同盟”奠定了基础,其成员包括美国的 Lyft、东南亚的 Grab 和印度的 Ola 等打车服务。

苹果为何豪掷10亿美元给滴滴?看看外媒怎么分析

  尽管苹果拥有极好的品牌名和极大的影响力,但置身于这些科技巨头之间的它却是个“局外人”——苹果是一家智能手机公司,而环绕在滴滴身边的则是众多的全球投资者和中国媒体巨头。在未来,苹果所拥有的地图和人工智能资产当然是可以帮助滴滴的,前提是新兴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与打车行业重叠在一起。但就目前而言,很难想象有什么是苹果能带给滴滴、而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却不能带来的东西。

  苹果投资滴滴好处何在?

  苹果选择此时对滴滴进行投资的背景不仅是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前景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同时还是中国市场对其增长前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 iPhone 的广受欢迎,苹果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目前该公司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营收都来自于面向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但是,苹果在中国的“光辉岁月”正渐行渐远。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迅猛减速,2012 年其增长速度高达 129%,而去年则只有2%。

苹果为何豪掷10亿美元给滴滴?看看外媒怎么分析

  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市场上的 iPhone 销售量将主要来自于现有的智能手机用户,而与那些首次购买智能手机的用户相比,现有用户是更难招揽的,这是因为首次购机用户尚未对某个品牌“宣誓效忠”。

  如果 iPhone 在中国的销量变得无复往日辉煌,那么苹果要怎样才能保持其销售额呢?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服务收入所涵盖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其中包括来自于媒体(Apple Music 和 Apple TV)的收入、来自于 App Store 应用商店的收入以及其他软件所带来的收入等。

  苹果正致力于将“服务”从一种副业变成主业,这种过渡目前仍处在萌芽阶段。但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这样去做的前景看起来已经是很糟糕了。今年 4 月,苹果证实其已在中国关闭了 iTunes 电影商店和 iBooks 商店。据《纽约时报》报道称,迫使苹果作出这项决定的原因是,政府压力使其继续提供这些服务变得不可能。

  另外,苹果在中国面临压力的其他一些迹象也已经浮出水面。知名的苹果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证实他已在两周以前卖出了此前所持该公司的所有股票,原因是担心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其销售受损。中国的国家媒体也刊载报道称,华为已经开始向苹果收取无线通信技术相关专利费。虽然很难对这些报道加以核实,但其紧跟其他一些新闻报道以后发表的时机则暗示,中国政府正在向这家公司投去严厉的一瞥。

  象征性的“绥靖主义”

  对滴滴进行投资只是苹果所能采取的一种手段,该公司试图藉此表明其利益是可以跟中国政府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当局正在尝试断绝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已制定了在 2020 年完成这一目标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同时允许国内科技公司提高研发支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表明了立场,将交通运输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业。有关“互联网 ”——这是一项旨在推动互联网企业进入那些此前由国有资产占据主导地位之行业的政策指令——的政府文件特别提到,交通运输是政府希望能借由互联网企业而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行业之一。而无需赘言的一件事情则是,实际上这个领域中国内只有一家互联网企业,那就是滴滴。

  有鉴于此,苹果投资滴滴而非 Uber 之举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绥靖主义”,就像是在跑马比赛中押注于政府最喜欢的那匹马,而这场“比赛”中的其他对手还包括百度(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IDU)和谷歌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和亚马逊。

  几乎没什么理由可以用来期盼滴滴和苹果将在近期展开深度合作。除了应用商店推广和整合 Apple Pay 移动支付服务(前提是假设中国政府不会把 Apple Pay 跟 iBooks 一起扔出国门以外)之外,苹果在帮助滴滴进一步巩固其主导地位的问题上没什么太多能做的。

  但是,这项投资可能会代表着苹果对中国科技公司开展一系列投资活动的“先头部队”。如果苹果没办法单靠自己让 Apple TV 服务在中国变得流行起来,那么该公司就很可能会与阿里巴巴集团或乐视合作,这两家公司正致力于成为国内在线娱乐市场上的领导者;如果苹果没办法单靠自己将 Apple Music 服务引入中国,那么该公司很可能可以跟腾讯旗下的 QQ 音乐展开合作。

  就在中国运营业务的外国公司而言,苹果一度被视为“异数”,因为这家公司既没有在国内向一家合作伙伴“献媚”,同时又在这个市场上取得了繁荣发展。但随着其在中国市场上命运的转变,或许它已是别无选择。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