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含2016年北京车展),每一届都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关注度,今年亦是如此。不过,今年跟往年相比也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汽车品牌商开始更多的注重原创的外观自主设计与有料的技术正向研发,而在本届车展“创新、变革”的主题映衬下,你也几乎可以看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将来。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增长主力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正带着零污染、零排放的市场意愿在汽车行业内逐年增长,它被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与梦想,用以改革整个汽车市场一贯的行业传统,完整未来便捷、绿色的行业之梦。同时,作为传统燃料汽车的外围分支,它也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以此为基础更好或更快发展的市场铺垫,多样化的电池聚合方式承载着很多可变革的产业原型。
2015年1~11月累计销售汽车1928.0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8.12万辆和1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相对于传统燃油乘用车1~10月产销只有2.20%和3.89%的增幅来讲,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朝气蓬勃。而本届北京车展上总共展出了将近150辆新能源汽车,相比于2014年北京车展上的79辆,新能源汽车的展出量翻了将近一倍。
激进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正成为车厂们进驻的行业热点,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从“十一五”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也显得格外密集。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本身来讲,走过了2006年以前摇摆不定的市场迷茫阶段,各国也都在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锂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的选择上有了一个明确的未来指向。目前对应的市场侧向以纯电动乘用车为市场主导,而在这个归类的发展模式下采取的整合方式也基本一致,就是在大力扶持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竞比深入的优惠补贴敲开用户市场,接着逐渐开始建立相应的充电设备,在不同的电池领域进行市场收获。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而言,北汽、江淮、长江新能源汽车在北京车展上的出现则昭示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成效,而北汽无人驾驶概念车基于北汽新能源汽车改造而来,完成的越级市场融合也为我们翻到了汽车行业的另一个未来发展愿景内。
无人驾驶和纯电动汽车的隐形挑战
此次北京车展上,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分众递增趋势,无人驾驶汽车、纯电动汽车同样是对等的主角。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北汽由新能源汽车融合而成的纯电动无人驾驶超跑、荣威 RX5、乐视汽车、日产 IDS 自动驾驶概念车、宝马 VISION NEXT 100 智能概念车 、标致 Fractal Concept 概念跑车等都是车展上的耀光点。
国产汽车厂商们尽管自身在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晚来一步,但互联网企业也并不满足于一个行业内的生态构建意愿,在互联网的野蛮人敲打之下,国外汽车厂商们也并不满足于传统定义内的汽车发展概念。不管是日产IDS为我们带来了轻量化的碳钎维外观设计,宝马的智能化硬件支持,还是北汽纯电动超跑几乎超越高性能版P90D特斯拉 Model X 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以及最高时速……这次的北京车展都不止为一个车展那么简单,它更像是给予了处在不同领域内的企业同样想要构建的汽车未来发展的产品展示契机,以便下一步更好的根据竞争者的优势规划自己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
2015年中国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82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数据,然而,在这个增长显著的市场调研数据内,与蓬勃的市场机遇同时而来的还有潜在的市场隐性挑战。
2013年“十五”以来,我国拿出了40亿人民币的资金开始从事电动汽车的重大专项研发,而当时全球车企排名靠前的相应研发资金都在66亿美元以上。丰田在2013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98亿美元。截至目前为止,虽然北京车展上出现的国产汽车品牌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越位的产品参数,但是否为营销噱头还有待概念车之后的量产车出来后实际考证。
对于所有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推广普及的过程中,续航以及充电桩的搭建都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难度,比如特斯拉的超级电动跑车,在续航能力还不能继承燃油汽车的传统出行衣钵时,大资金投入的充电桩设施建设明显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后续出量的资金分化应该还会由用户分担。
而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而言,所存在的隐性市场挑战也相对比较多一点,价值不菲的传感器、国内无法预控的堵城交通、无人驾驶汽车本质上存在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潜在安全隐患都是可阻碍它不能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快速发展的市场门槛。再由无人驾驶汽车细分到如阿里与上汽一起研发的互联网汽车中,车联网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搭建以及资源成效整合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时间等待过程,因为车联网所想要定义的市场主导点仍然甩不掉安全的紧密挂钩。
如ADAS一样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已经在某些汽车制造商的手中实际功落地,这是无人驾驶汽车一个很好的市场开端。如电动汽车一样的汽车概念虽已成型但仍然面临着很多亟需解决的硬性普及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时间考量的多项发展过程,混合规划,双向并行,才是机遇之后解决挑战的有效办法。在这样的市场构建下,国产品牌好像是其中一个玩世不恭的屌丝,不过看了这次车展上的种种意外表现,也有了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屌丝逆袭?中国品牌在智能化汽车的未来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轻量化、无人化的产品构建中,中国的厂商们好像一直姗姗来迟,即便是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动员洗礼,政策优待,市场总体增长量仍未达到相应的市场预期。
2015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45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但较上年仅分别增长3.3%和4.7%,其中,销量增速是近3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新低。2015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为4.7%,创下了近3年新低。这是一个双向的数据标准,即说明了中国汽车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也说明了用户对于国内品牌汽车的信赖度远不及国外品牌。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层面还是有着一些比较好的市场发展的,2015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总计113178辆,主要涉及22个品牌车型,其中小微型电动车是消费者比较热衷的选择之一。
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以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事态发展着,而作为国产之一的比亚迪电动车也早已把自己的产品引渡到了海外。因此从纯电动车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在纯电动汽车还是很有可能逆袭的,目前的国家补贴力度正在逐年加大,而关于电动车电池层面的技术研究也有了引进海外企业的合作发展事态,相关的充电桩设施搭建也已经在国家的某些政策筹划下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对无人驾驶汽车层面的市场逆袭,仍旧是持怀疑态度的。目前为止,国内的无人驾驶汽车制造者已经有了很多,比如江淮、北汽、长安、百度等,这是一个好的市场发展,快的甚至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可能正因为如此,不同领域的产品分别依然分流在自己可见的领域内,没有像谷歌那样先入市场的产品研发经验,也都需要在大数据的门槛下细细的斟酌考量中国的道路驾驶现状。没有软件、硬件的实时量化成型的功效搭配,再加上快速成型的产品功能构想,免不了会存在实际驾驶时层出不穷的软件BUG与硬件不足。中国市场的无人驾驶汽车仍需要一个时间节点来缓解其中可能存在的技术、经验上的不足,而发展的过快表面是为好事,实际操控中未必就是用户所想要的那样。
写在最后
汽车行业正在智能化、轻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创新的市场拐点,预示着未来在车联网代入后的智能交通搭建可以更好的整合一切可日常使用的市场资源,完善道路规划中目前存在的不足。
显然,这个让众人时刻憧憬的市场臆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到的,不过,汽车市场大概的格局已定,相信未来也不会有太多的市场出入,唯一值得关心的就是在做的各位厂商们能否用一个略短的时间实现相应的市场规划了。
【钛媒体作者介绍:未来已来,微信公众号:「duoshaoshuo」或「多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