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纠结了四年后,代工巨头鸿海对日本夏普公司的收购终于落定。
3月30日,双方发布公告称,鸿海及其关联公司将向夏普增资3888亿日元(约合223.56亿人民币)获得夏普66%的普通股股权和1136.3636万股特别股。其中,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本人将以个人名义,出资369.6亿日元,取得8.45%的股份。
3888亿日元的价格,意味着郭台铭将比之前的约定少付出1000亿日元(约合57.8亿人民币)。而每股88日元的收购价格,则比原先的每股118日元价格低25%。
2月25日,夏普宣布接受鸿海以4890亿日元持股65.9%的收购提案。但鸿海却在同一天突然宣布,从夏普新提供的一份文件中,发现了包括重组和裁员引发的3000亿日元的潜在债务,从而推迟了交易时间。
据悉,双方将于4月2日在日本大阪正式签署协议。日媒报道称,预计鸿海将在4月15日前决定将派任夏普董事的新人选。此前消息称,鸿海可以指定夏普董事会13位董事中的9位。
鸿海在公开声明中称:“我们将从恢复盈利与强化营运开始,让夏普再次成为全球电子产业的领导者。”
而从夏普刚公布的亏损预期来看,恢复盈利任务颇为艰巨。
3月31日,夏普官方宣布,预期2015财年运营亏损额度为1700亿日元。而在年初,夏普则预测2015财年能够实现800亿日元的运营利润。这个亏损预期也高于去年同期。2014财年,夏普出现了480亿日元的运营亏损。
此外夏普还背负着着高额的债务包袱。夏普同日公告,债权银行同意延展3月底到期的5100亿日元债务至4月30日。
鸿海并不缺银子。仅从鸿海精密近日发布2015年财报来看,2015年其公司营业收入为4.48万亿新台币(约合897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468.7亿新台币(约294.3亿人民币)。
但如何与夏普实现良性整合,并使其盈利,将是郭台铭和鸿海面临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