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视频作者“Papi酱”因为得到了一笔1200万元的投资,一下子变成了的焦点人物。1200万元人民币,对包括“Papi酱”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笔巨款。因此,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也在情理之中。有的人因为喜爱“Papi酱”的视频风格对此欢欣鼓舞,也有人因为不看好这种商业模式对此忧心忡忡,这些观点彼此迥异,各有各的道理。互联网商业发展的前景,若能在言之有物的争论之中越辩越明,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令人遗憾的是,并非每个人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也有那么一群人,只是放出各式各样的风凉话。他们看到“网红”挣了钱,又眼红,又不爽,一边不满于“凭什么在网上发几个视频就能挣这么多钱”,一边冷嘲网络视频用户群“低俗”,痛斥“世风日下”。更糟的是,这种毫无营养的风凉话,竟然还颇有市场,赢得了不少认同。
在这些言论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抱残守缺的计划经济思想,而其中缺失的,则是对各行各业的平等对待,以及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理解。这些人之所以对“Papi酱”的成就冷嘲热讽,无非是因为她以草根出身发迹于互联网,跳出了所有既存的传统行业,并以通俗平实的吐槽视频一举成名,年纪轻轻就超越了无数在各个行业奋斗多年的人,背离了他们对“功成名就”的传统认知。
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僵化、促狭的。对各个行业的差别看待,一直是人们难以革除的偏见,一方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一种对“铁饭碗”的极端迷信,以至于滋生出了一种瞧不起个体劳动者和市场创新者的社会氛围。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一日不除,我们就一日无法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如果像“Papi酱”这样有创意、敢创新的年轻人总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嘉许,那我们又谈什么社会进步,谈什么“万众创新”?
市场经济之下,各行各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别,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能满足某种合理的社会需求,就自然能够得名得利,这是一种十分合理的社会配置。“Papi酱”从事的事业,不需要任何“关系”,所需要的资本也主要是一台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她赖以成功的真正法宝,不是别的,就是她自己的本事。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是凭借自己的本领吃饭,就是好样的。或许有人觉得,一个尚未毕业的年轻人,挣的钱就比学历更高、工龄更长的人还要多,是“不公平”的,但事实上,以学历或工龄评判一个人,才是真正的不公平。要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就更应当对那些有特殊才能和新颖想法的人以鼓励,而非用种种教条化的标准粗暴地评断个人的价值。“Papi酱”得到投资,不仅让她个人的事业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象征着网络视频领域的产业创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应当拍手叫好,而没有必要眼红跳脚。
今天,一个网络视频作者获得了成功,明天,就会有更多人的创新才能被发掘出来。如果你认为“Papi酱没什么了不起”,也没有关系,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壁垒,只要你也打开摄像头,行动起来,又有谁能说,下一个成功者不会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