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平 3 月 22 日报道
3 月 21 日 14 时 58 分 37 秒,在阿里巴巴的杭州西溪园区的报告厅里,大屏幕的数字定格在 3 万亿。阿里巴巴用这一数字表明,其 2016 财年电商交易额(GMV)突破 3 万亿元。
当天,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兴奋的表示,随着新生态的日臻完善,阿里巴巴考虑更多的是去促进内需、解决就业、拉动农村经济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3 万亿只是个新起点。”
阿里巴巴宣称的 3 万亿是什么概念?201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 30 万亿元人民币。3 万亿,相当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也相当于一个国内中大型省的 GDP。
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有望在 2016 财年内超过沃尔玛,成全球最大零售平台。更有评论称,阿里巴巴超越沃尔玛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来临:电商企业超越传统零售。
在朋友圈关于阿里巴巴 3 万亿刷屏中,不少网友贴出自己过去 6 年在淘宝上的“败家”战绩。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阿里巴巴交易额在持续快速成长,阿里巴巴 2012 年首次突破万亿交易额(GMV),2014 年实现 2 万亿的交易额,从 1 万亿到 2 万亿中间用了 2 年时间。
此次宣布交易额超过 3 万亿是在 2016 年 3 月,从 2 万亿到 3 万亿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外界评论说,同样是 1 万亿的差距,阿里巴巴实现突破的时间正在缩短。
不过,在阿里年交易额 3 万亿超沃尔玛的狂欢中,也需要有一种理性声音,即阿里巴巴是拿自己的交易额(GMV)比沃尔玛的收入(Revenue),其实两者口径并不一样,就无可比性。
比如,若以营收计算,京东的营收已超过阿里巴巴。财报显示,京东 2015 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 546 亿元,同比增长 57%,阿里巴巴 2015 年第四季度营收 345.43 亿元,同比增长 32%。
京东营收超过阿里巴巴,并不能说明京东的规模要比阿里巴巴大,相反,京东的规模比阿里巴巴要小很多,这是外界公认的一个常识。
针对“沃尔玛用 220 万人 54 年时间成世界第一零售平台,阿里只用了 8000 名小二用了 13 年时间便高效率达到这一商业体量”说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点评说,这不意味着“传统商业时代告一段落,新网上经济体已经诞生”,实际上,这一结论也不科学。
曹磊的观点主要有 3 点:
1,阿里巴巴并非只用了阿里集团电商上市板块的 8000 人员工,还有蚂蚁金服、菜鸟网络两大板块的数万名雇员,试想没有资金流与物流支撑的电商平台,交易额还会有吗?
2,阿里巴巴是个大生态,不仅是在线交易平台,倘若离开近千万家网店入驻,数千万网店创业者、从业者、及数十万家各类服务商的参与,阿里电商平台交易额还依旧是“空中楼阁”。
3 万亿数字背后的成绩是几千万人拼死拼活干出来的,绝非仅依靠 8000“小二”实现的。
3,沃尔玛与阿里两者模式完全不同,撇开线上线下外,前者是“自采式”自营模式,后者是开放式卖家入驻平台,两者几乎完全不具有可比性,正如京东年收入比阿里高得多一样。
阿里巴巴 3 万亿 GMV 背后,还有刷单、退货等因素没有考虑进去。一位业内人士点评说,淘宝所有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几乎评论区都可以看出刷单的痕迹,名其名曰:“试客经济”。
2015 年天猫双 11 当天成交额创出新高,达 912 亿元,远超投资人预期,阿里股价却不涨反跌。原因在于,不少人对阿里 GMV 质量持怀疑态度,华为和小米互掐更曝出“刷单丑闻”。
据悉,在宣布阿里巴巴 3 万亿 GMV 的同时,阿里还宣布手机淘宝团队和淘宝合并。张勇称,因为阿里无线化已完成,绝大多数用户已在无线上,不用讨论淘宝无线化和 P C 化。
阿里巴巴接下来的目标是:2020 财年,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平台成交额过 6 万亿元的公司;2024 年,阿里巴巴将进一步成长为一个服务 20 亿消费者和数千万企业的商业平台。
电商行业人士李成东说,如果阿里要和沃尔玛比,那上海交易所肯定比沃尔玛和阿里大多了, 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额更大。外界还是应该关注更有质量和可比较的交易额(G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