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行业似乎整体进入寒冬,昨日晚间,曾经创造了不少话题的大可乐正式宣布破产,创始人丁秀洪用“进入生命的寒冬”来形容大可乐的状况,曾经意气风发逐鹿智能手机大潮,却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颇有些悲凉。其实何止是大可乐,小米、三星、HTC都过得不太好,苹果iPhone也是如此。
根据早先市场调研机构Garnter的消息,2015年第四季度iPhone的销量出现下滑,这在苹果历史上尚属首次。2015年第四季度,iPhone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了4.4%,从前一年同期的7483万部下降到7153万部,并由此导致苹果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从前一年同期的20.4%下滑到17.7%。受此影响,苹果当日股价下跌1.9%。在过去的一年里,苹果股价已经跌去近12%。
尽管苹果业绩受到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影响,但是苹果iPhone缺乏创新导致用户热情不高也是普遍认为的因素。此前传言iPhone 7将会取消3.5mm耳机接口,并借此刺激新一轮销量攀升,并且依靠销售新接口耳机获取收入,不过更改一个耳机接口算什么创新?
iPhone近年来最大的创新还属于商业上,比如推出了4.7英寸的iPhone 6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成功抢夺了大屏手机市场。也正式基于此,苹果打算在3月份继续推出4英寸的iPhone SE,来巩固小屏市场份额。
而就在今天早上,来自苹果台湾供应链的消息,苹果正在计划推出一款配备5.8寸屏幕的iPhone,这款iPhone的屏幕将采用AMOLED技术。消息称苹果计划在2018年或2017年初发布5.8寸AMOLED iPhone。
也就是说,如果消息属实,未来苹果将会有4、4.7、5.5、5.8英寸四款屏幕的手机,依靠大而全的策略对对付Android阵营。这招简单粗暴,在商业上可以很有效的抵御住Android的机海战术。
但有一个问题是,苹果的创新仅止步于修改屏幕尺寸吗,苹果的创新去哪了?
2007年iPhone的发布确实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那时的智能手机还是全键盘按钮,无法触摸或者电磁屏,需要用硬物去按压屏幕才有效果,使用体验相当于把Windows电脑压缩到2英寸屏幕中,相当的不便捷。iPhone的发布彻底颠覆了这一切,并且指引了智能手机的方向,以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以iPhone为标准进行设计。
当时的Google也在研发Android手机,iPhone发布前工程机已经成型,和当时的黑莓全键盘差不多,并没有多点触控。iPhone发布后,Google一看这差距太大了,果断放弃已经研发好的机型,瞄着iPhone重新开发设计。
在2007年,如果iPhone的表现打60分,那么Android可能10分都不到,巨大的差距使得iPhone一直以来都是体验最好的智能手机。
不过Google的厉害之处在于快速开发,从2008-2011年这段时间,Android经常几个月就发布一新版,1.6到2.0版本仅花了40天,当时的铁杆合作伙伴HTC也足够配合,几乎隔一个月就有一个G系列手机发布。而iPhone一直保持每年硬件和软件一更新的节奏。
Android的小步快跑逐渐追上了iOS,越来越多用户也认为,Android手机虽然没有iPhone那么高大上,但是用起来差距不那么明显,Android往往价格还便宜许多,于是Android越来越受欢迎。
我们如今说iPhone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Android追上,无法形成明显的亮点,最典型的就是iPhone 6s主打的压力屏功能,苹果还未发布就被华为抢先。且不论压力屏是否会风靡起来,这种信息透明使得Android可以贴身紧随苹果,让苹果几乎不可能和Android拉开差距。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逐渐成型,iPhone的创新在早几年几乎被乔布斯全部释放出来,包括大屏幕多点触控、重力感应、App Store、Retina Display等等。等到库克发布iPhone 4s会发现,可创新的余地非常之少,亮点是指纹识别、Apple Pay,压力屏只能算供应链创新,不算是苹果的技术创新。
而变化多种尺寸,只能算是市场创新,虽然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金色、粉色卖的非常出色,但这只是需求势能被释放的结果,即便苹果出一个屎色的手机,恐怕也会有人抢着买,因为它稀有。如果4英寸的iPhone SE和5.8英寸的iPhone卖的好,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大可不必哀叹苹果创新不再,从科技历史规律来看,一项革命性的创新,在独领风骚一段时间后被同行赶上,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今的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变得透明和扁平,很难有一个独门秘诀独步天下,领先者被copy再正常不过。小米发明的互联网营销和低利润打法,也迅速的被华为和魅族习得。
苹果“创新乏力”是合情合理的现象,根据《浪潮之巅》里描述的,独领风骚之后,很难通过不断进化来持续扩大市场,而是要去抓住下一波浪潮。
iPhone发布至今已经9年,这波浪潮的创新余地越来越少,而下一波浪潮将是VR,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汽车?姑且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