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为什么说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固执

骑猪兜风 2016-03-08 13:51:35    201107 次浏览

为什么说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固执

  英文原文:The Best Leaders Allow Themselves to Be Persuaded

  每当我们说到伟大的企业家,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些性格特征:他们对自己能力很自信,对于信念深信不疑。他们 “相信自己的直觉”,“不到黄河不死心”,并且 “总想证明别人是错的”。他们总是 “不易被说服”,坚决不会改变立场。

  但是事实上,这种观点早就过时了。我花了三年时间研究世界上最成功的这些领导者,发现他们在性格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非常愿意被说服。

  比如福特副总裁 Alan Mulally,他对于自己的观点就从来都持有非常怀疑的态度。Ray Dalio,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之一,强调自己的团队会经常怀疑自己的想法。Christine Lagarde 是世界货币组织的总经理,总在寻找能够颠覆自己对于世界和自身信念的信息。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这些领导人早已意识到,敏感关注到世界上的新兴动态,并持续有针对性改变自己的观点可以给自己带来非常明显竞争优势。

  拒绝固执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之一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Philip Tetlock 曾经跟踪 284 名行业专家,收集到 82361 个关于未来的各种各样的预测,他发现这些预测的准确度不在于专家已经了解了多少信息,而在于他们预测未来的方式。预测得更准确的人,都没有被所谓常识局限住,而是更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然后有针对性调整自己的判断。

  另一个好处是加速成长。瑞典心理学家 K.Anders Ericsson 曾研究过在许许多多的行业中(从下象棋到小提琴),哪些特征让一个人告别平庸迈向卓越?他发现越是专家级别的人,越设法给自己找茬,发现并修正自己的缺陷,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跨越人类与生俱来的盲目乐观情绪。(比如,人们总爱夸大自己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的缺点)他们心态开放包容,听得见尖锐的声音,如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 David Dunning 所说,“只有通过周围人的帮助,才能实现自我洞察。”

  当然,领导者也不应该对于每个问题都摇摆不定。在某种程度上,你需要果断决策而非不断地收集新信息,否则只会止步不前。尤其是时间宝贵,或者手头的事情没那么重要的时候,尽管相信自己的直觉,根据已有的信息,尽快选个好的策略。对于意义深远的决策而言,拥有包容,易于被说服的心态更加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你针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十分主观,脱离了现实,你又如何能把它做好?

  意识到视野的不透明性。相信每个人在看待问题时,或多或少都有透明体验,对于当前局势和情况已经完全透彻理解,并且已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不透明则完全相反:你没法完全看清当前情况,或者你现在很自信的观点,马上就被证明是错的。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易于被说服的领导者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是的。每当自己对于自己的观点特别自信,他们就提醒自己存在 “意识不透明”,然后就激励自己走出自我的局限,考虑看问题的其他视角,尽管这么做会让自己感到不自在。

  放低自己的姿态。要想更近距离靠近现实,最好的方法无疑是和持有异见的人讨论。但通常,当我们真正开始讨论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想防御自己的观点,而忘了讨论的真正目的。我们这么做或许是因为思想上存在一种倾向性,倾向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观点和决策,要么 100% 是对的,要么 100% 是错的。并且还会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法完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那他一定就是 100% 错的。但事实上,观点的交流并非赢家通吃,最好的方式是双方共同妥协。

  所以不要把辩论对手看做假想敌,拿着枪作出防御的姿态,而是只要给自己的观点设置一个信心指数,如果你的对手讲的道理难以反驳,你就把自己这个观点的信心指数调低一点,如果你有证据支持你的观点,那就把这个观点的信心指数调高。 

  最后,你需要消除自我怜悯。如果你希望开门迎接反馈和讨论,你很有可能会发现,眼前的证据和你之前的观点截然相反。你下一步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之前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这可能会是个痛苦的过程,无论这些证据否决了自己项目点子,还是改变了你对于自己、对于别人的印象。作家对此应该深有体会,作家们总是倾向于爱上自己的作品,如果有谁要改动自己的文字,就恨不得和他们拼命。领导者也存在相似的心理,所以领导者越是能尽早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狭隘之处,越是能尽快调整方向,回归正道。 

  文章来源 hbr.org,由 TECH2IPO / 创见 IMYG 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 创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