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研制进展如何?将书写怎样的新历史?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都完成后,会实施载人登月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为您带来中国探月最新消息。
揭秘:四器合体的“金刚葫芦娃”
嫦娥五号长什么样?
与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相比,嫦娥五号执行的任务多,结构更复杂。嫦娥一号是单体,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
“嫦娥五号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像‘葫芦娃’一样串在一起共同组成。当然,任务中这四器会多次分离。目前,我们正在生产上天的产品,还要做一些实验,检查检测好的话就实施工程的飞行阶段。”胡浩说,“工程进行到决胜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质量。”
2015年,探月三期按计划完成了初样设计和产品研制。2015年底,发射场合练工作如期圆满完成,全面考核了工程大系统间的接口匹配性以及火箭设计、发射流程等环节的正确性。
震撼:四个“首次”三个“全新”
胡浩介绍说,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此外,嫦娥五号任务还有“三新”。全新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全新的火箭——长征五号、全新的发射场——海南文昌。
“这一系列‘首次’和‘全新’,决定了我们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工程难度很大。特别是采样、转移、分装都是以前没做过。在月球上自行发射、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对接,远距离小目标,很大程度上靠自主,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地面反复验证。”胡浩说。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从月球采回月壤。“这将是科研人员献给祖国的第一抔中国月壤。”胡浩说,带回它,相当于中国人第一次“触摸”到月球了。
探月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一个全新的模拟系统,尽量接近月球表面的环境,能使月球样品尽量“保真”,以便把最“原生态”的月球样品提供给科学家做研究。
预演:史上最牛探路者“小飞”
还记得“小飞”么?就是那个“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试验器、探路者。2014年,“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再入返回试验”圆满成功,从而验证了2017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后的“回家之路”——从地球轨道以第二宇宙速度,在大气层上“打个水漂”实现降速,返回地球。
“‘小飞’表现出色。它的服务舱和返回器在距离地球约5000公里的地方分离以后,返回器返回地球。服务舱绕地球抬升返回月球,为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及未来其他一些深空探测项目‘打前站’。”胡浩说。
“小飞”先后完成了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和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嫦娥五号调相机动模拟试验、两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飞控过程模拟等任务。
“去年9月,‘小飞’对嫦娥五号预定采样区进行遥感成像,获得了分辨率1米左右的优质影像图,为嫦娥五号任务月面软着陆和采样区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胡浩说。
必然:中国人一定能够站到月球上
如果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将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月、落月、返回的全面完成。接下来,中国会实施载人登月么?
胡浩认为,探索是发展的动力,中国对外太空的探索刚刚起步。对于利用外太空资源而言,月球离地球最近,利用月球资源是最实在的。
“中国人一定能站到月球上。通过之前探月工程的实施,月面软着陆和返回地球都走通了,积累了技术基础和人才队伍。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和生命支持系统。如果这个具备的话,载人登月应该没问题。”胡浩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为航天工作了30多年的航天人,胡浩近年来多次提交关于航天立法的议案。“从纵向发展来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成就,需要从立法的高度规范发展。从横向比较来说,世界上的航天大国都有自己的航天法。”胡浩说,目前,航天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相关部委在积极推动。
“航天梦是强国梦、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月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正加班加点攻坚克难,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努力奋斗。”胡浩说。(记者余晓洁、王卓伦、刘斐、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