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球首家基因编辑制药公司EditasMedicine宣布IPO引发资本关注的一个月后,基因编辑技术再次在市场上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Clapper)在近期的美国情报界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将“基因编辑”列入了“大规模杀伤性与扩散性武器”威胁清单中。
基因编辑注定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生物技术,无论是在生物科技、资本市场还是更为敏感的政经领域。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根据MITTECHNOLOGY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报道,近期美国间谍首脑发布了一项公开警告,将基因编辑列为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之一。这是六种传统威胁中唯一的一种生物技术,所谓的传统威胁,类似于1月6日疑似在朝鲜境内发生的核爆炸、叙利亚国内未公开的化学武器,以及可能违反国际条约的俄罗斯新型巡航导弹。
该报告称:“这种有双向用途的技术分布广泛、成本较低、发展迅速,任何蓄意或无意的误用,都可能引发国家安全问题或严重的经济问题。”
美方情报人员产生这种担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技术属于一种“双向用途”技术,也就是说可以作为正常的科学发展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该报告还指出了一些新的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那么,究竟何为基因编辑,上述“控告”属实吗?
苷酸序列进行删除和插入等操作,使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改写遗传密码。举例来说,基因编辑可以通过改变人类胚胎的基因,修复其中的致病部分,并且这一“优质基因”可以得到遗传。诸如“宫颈癌、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唐氏综合征”这样的遗传疾病可以在家族病携带者的后代中消失。
长期以来,对DNA的编辑只能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同源重组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方法要么编辑位置随机,要么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操作,但CRISPR/Cas9的出现,使得科技人员能够方便而精确地对DNA和核苷酸序列进行编辑,不仅操作更为简单,成本也极其便宜:应用者只需花60美元便可以在网上买到其中最基本的材料。事实上,在诸如医疗、农业、畜牧业等研究中,这一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今年的1月4日,受比尔·盖茨、谷歌等知名风投资助的基因编辑制药公司EditasMedicine就递交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申请(S-1文件)。这意味着,仅仅创立两年有余的Editas将成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首家IPO公司,资本界对该公司的认可,与CRISPR的大规模复制能力带来的规模生产效应不无联系。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是一种人为地创造新物种的有效手段或方法,理论上来说,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新的物种,包括新的病毒、新的支原体、新的细菌、新的真菌、新的植物、新的动物甚至新的人类。”中华医学会智库专家、免疫学博士钱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令人激动又恐惧
2015年11月底,CRISPR占据了很多头条版面,当时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可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启蚊子的一个基因驱动以消除疟疾。长久以来,基因驱动都只是一个理论,没办法得到实际应用。但CRISPR的出现让加州大学欧文和圣迭戈分校的研究者针对蚊子中的疟疾创造出了一种有效的基因驱动。因为蚊子能够传播疟疾,所以在野外环境中运用这种基因驱动有望能以很快的速度完全根除这种疾病。
但科学界的担忧是,创造者如何确保这项技术不会带来消除疟疾之外的负面影响,比如某种经过“编辑后”的疾病的大规模传播?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第一财经日报》就曾对中国科学家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进行过报道。尽管结果证明这项技术目前离真正的人体试验还相距甚远,但这一研究方向依旧受到了不少国际研究者的指责,也正因此,该论文最初的投稿方《自然》和《科学》将其拒之门外。
而在今年1月14日,英国法院开始审查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CI)提交的开始对人类胚胎进行转基因研究的申请。
FCI的研究备受争议的关键是:我们如何保证对使用这一技术进行“定制婴儿”的科学家是否具有控制力,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会遭到破坏吗?
“基因编辑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天然的、缓慢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过程。因此,适当利用,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有好处,但是不当利用,确实存在可以用来制造危害人类的病毒或病菌的可能。”钱勇表示,但也有乐观的基因科学人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实验室用CRISPR做某种特定基因消除的小白鼠失败率还那么高,用到人身上恐怕还早着呢!”一名生物学研究者就此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