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公众号
今日,南方传媒作为猴年首只新股现身A股市场,这也是广东省级文化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股。该股开盘后因大涨超过44%被临停。截至今日收盘,南方传媒报8.83元,涨幅44.05%。
广东省级文化整体上市第一股
南方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28日,注册资本6.5亿元,旗下拥有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东教材出版中心、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广东新粤教材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广东新周刊杂志社、广东省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等单位,拥有一级子公司18家,分公司1家。公司已形成图书、报刊、发行、印务、数字、投资六大业务板块,业务发展均衡;拥有出版、印刷、发行、零售、物流、物业、跨媒体经营等出版传媒行业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经营业绩优良,资产优质,是广东省文化传媒龙头企业之一。
募集资金用于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等多种用途
南方传媒A股股票简称“南方传媒”,股票代码为“601900”。本次发行规模为16,910万股,募集资金9.90亿元,发行价格为6.13元。根据南方传媒招股说明书,此次南方传媒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品牌教育图书出版项目”、“连锁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数字化印刷系统项目”、“跨网络教育内容聚合服务平台项目”、“信息化系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投入金额分别为2.6亿元、2.08亿元、1.07亿元、2.07亿元、1.09亿元、1亿元。“品牌教育图书出版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全国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精品图书的重要出版基地;“连锁门店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公司遍布广东省的新华书店网络品牌形象将大幅提升,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一般图书及教材教辅发行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数字化印刷系统项目”完成后,将可以满足客户对印刷品个性化、多样性、灵活性的需求,实现高效、快速的按需印刷;“跨网络教育内容聚合服务平台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建立跨网络、全媒体、多终端的教育内容资源聚合服务体系,为互动性、个性化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系统项目”完成后,公司的图书及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单位将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跨媒体出版。
南方传媒董事长王桂科表示:“此次上市是公司成长的新机遇,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将自觉地接受公众监督,规范公司管理,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跨媒体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并成为广东文化强省的出版主力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中国文化产业的南方出版基地和重要战略投资者,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中国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出版传媒企业。”
公司传统出版经营状况良好
据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南方传媒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一是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圆满实现了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的目标。二是出版主业亮点纷呈。粤版新课标教材增至19科,全国覆盖地区达到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5年,出版物获得国家级奖项30项;公司旗下拥有《时代周报》、《新周刊》、《花城》、《随笔》、《少年文摘》、《收藏/拍卖》、《葡萄酒》等知名度较高的报纸和期刊,报刊板块逆市上扬,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2010-2015年,公司输出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图书版权签约项目达996种,版权输出数量在国内出版企业中名列前茅,两度获得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版权输出突出进步奖”。三是发行整合效果显现。自2010年开始,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负责重组区域的95家新华书店的改革重组工作,2015年全省市县新华书店的改革重组工作全面胜利收官。2010-2015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利润年均增长达39.91%。四是转型升级蓄势待发。南方传媒以南方云媒体、云出版、云阅读、云教育和云终端五大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正在布局和建设的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南方文化产业中心”,将成为南方传媒产业升级的重点园区。五是印刷物资持续增长。南方传媒加快印刷板块产业升级,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共投入40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物资公司一手抓南方传媒的教材用纸供应,一手抓社会产品销售,各项社会产品销售稳步增长,2015年社会产品销售收入达10.02亿元。
未来布局三大链条
有意思的是,自IPO新规执行后,目前已申购的7只新股均出现了无效申购的情况,即投资者在中签后未能足额缴款而放弃申购。其中南方传媒的无效认购股份数量最高。主承销商长城证券将出资567.58万元认购92.59万股无效认购的股份,这也将成为长城证券除承销费用以外的“意外收获”。
据南方传媒负责人还透露,公司未来发展将聚焦于三个链条:一是打通教育产业链条,构建多 元一体化产业链条;二是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开创全媒体、多业态商业模式;三是打造资本运作平台,外延并购扩张与内涵增长双轮驱动,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跨媒体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
资本之手促进媒体融合
传媒公司上市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在2015年,上市的传媒公司就有院线、中文在线、读者传媒、江苏有线等,读者传媒为中国A股期刊第一股,中文在线成为中国数字阅读第一股。其中,万达院线募集资金12.81亿元,中文在线募集资金2.04亿元,读者传媒募集资金5.86亿元,江苏有线募集资金32.66亿元。
对于有些在主板和创业板不能上市的传媒企业,则纷纷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东方网,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荆楚网和特别观察,天津广电集团旗下的北方网,江西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江传媒,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北国传媒,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舜网传媒,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龙虎网,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出版社,当然也有自媒体平台的虎嗅网和自媒体飞博共创等。
而一般来说,媒体融资有三大动因: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倒逼内部改革和战略布局。在进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上市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
上市传媒公司的三个困境
对于中国传媒企业来讲,上市有着显著利好:能提升上市公司公共形象、有利于传媒机构内部改制等;当然,最重要最直接的利好是,资产证券化使传媒企业可以进行公开融资。但是,相比其他竞争度更高、市场化模式更成熟的行业来讲,仍有三个明显的短板:
1、对政府主导和行政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股权结构单一
中国传媒产业的二元功能特征决定着公司政治责任与经济责任并行的困境。中国传媒业自形成一个产业以来便具备"二元特色":它必须首先具备政治性的党和人民利益的"喉舌功能",然后才是经济性具备盈利能力和目标的"产业功能"。中国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不能像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步到位,完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而是在企业经营功能与其政治功能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既可能使得传媒进行经济运作,又不会影响党和人民对新闻的主导权。现实观察,在这个缓冲区内,各个地方党政部门仍对其内容产品和经营方式具有相当范围的管辖权和监督权,因而出现政府主导市场的现象。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过程,在初期可以带来市场交易成本减少的福利,特别是可以获得某些特许经营牌照,使得行政垄断迅速转化为市场收益。但是,这些福利或收益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政策注意力的转移而消解。当然,从现实来看,行政部门仍在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追加这种资源投放,以保证国有传媒企业能持续地获得市场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得依赖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内部比较优势--这一点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性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缺乏企业自身的能动力而过多依赖行政资源,外界投资对传媒板块的热度有限。
2、明显依赖广告、出版和发行等传统业务
上市的传媒企业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大多数传媒企业50%以上的运营收入依然靠广告,即使有相关性的经营资产,但盈利能力有限,整体经营缺乏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点。曾被国内外投资者寄予厚望的新闻网站,与、等商业网站相比,其盈利模式单一,与传统媒体一样仍然高度依赖广告、出版和发行等传统业务。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广告收入分别是2.11亿元人民币和1.3亿元人民币,后者占总收入超过50%;同年腾讯网全年营业收入为130.8亿元人民币,网络广告业务收入7.9亿元,仅占总收入6%。盈利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仍是企业缺乏自我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3、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低下
在传媒企业内部,仍存在着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本质特征,表现在管理权与经营权仍无严格的边界控制,管理者权益与经营者权益边界模糊。例如传媒机构的高层管理者仍由上级主管部门,即由各级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任命,且对于管理者无量化的绩效考核。这种内部经营权的授予非公共竞争,并且,经营权既不能转让和交易,剩余利益索取权同样也不可以转让或交易,因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市场经营的"人才缺位"现象十分明显,面对市场的多变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和能动机制。
更有甚者,由于企业内部相对产权的模糊边界(包括"权利"和"义务"),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机会。传媒经营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例如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包括利润和成本)、恶性举债等非理性行为。管理者往往缺少动力去关注传媒的长期发展战略,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最近20多年来,中国传媒产业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市场化改制过程:第一阶段,转型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媒机构从完全国家财政拨款转向部分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阶段。第二阶段,准市场化经营。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在行政命令和市场盈利驱动之下,传媒机构开始推动以管办分离为特色的"企业集团化改制",广告经营成为主要盈利模式。第三阶段,产业发展。本世纪初期以来,传媒机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开始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突破口的"数字化技术"与"金融经济"双重资本合作模式的产业发展阶段。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正是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并且处于双重叠加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在这种作用同样体现在中国传媒产业的转型上。
小结:融资并购是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多领域的互动和跨界整合,一个单一的产业或者企业对整个文化的带动能力很有限,而一个产业基地,能带动一批企业,一个产业,甚至一个产业链的发展,能聚焦更多产业和创造更持久的经济价值。而判断一个文化产业的利与弊,经济价值只是一个指标,社会效益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文章综合自新华社、东方网、澎湃、证券时报·莲花财经、中国报业、《中国报业》杂志和中国经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