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苹果公司坚持它的开发节奏不变,那么到了 2050 年时我们应该已经可以看到 iPhone 24 代了。在 2050 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公司高管将会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宣布公司将会向市场推出最新的可植入大脑 iPhone,该产品将拥有市场中速度最快且最实用的神经接口。疯狂的年轻人们将会在苹果专卖店外面安营扎寨,争相抢购世界首款可以植入头骨盖的新技术。
那么 2050 年的成年人也会对新技术如此狂热吗?老年人对于新技术的态度又如何?如果他们与今日的美国成年人与老年人一样,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急于购买最新设备。从如今的数据来看,美国老年人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对于新技术的热情更低,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他们比其他年龄层要落后了 25%。而如今的美国中年人对于新技术也并不热衷,他们对于新设备的接受速度也更慢一些:在美国 50-64 岁的人群中有 58% 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在 18-29 岁的群体中这个比例高达 86%。
想要了解我们所假设的科技用户在未来是会欣然接受 iPhone 24 还是抱有抵触情绪,我们必须先探讨一番为何成年人在逐渐变老时会越来越难以接受新技术。如果这种对新技术接受困难的状况是衰老中不可避免的固有成分,那么 2050 年的老年人就会无视科技潮流,就像今日的科技媒体也没有将老年群体定位为自己的读者一样。然而如果像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大量接触各类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或许它们能够在我们步入老年时起到预防新技术接受能力恶化的作用,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么如今的成年人即便是在未来慢慢变老,也会与现在的老年人拥有完全不同的技术体验。
想要揭开这个谜题,我们可以将今日的 50 岁中年人与 2050 年的 50 岁中年人进行对比。现在的中老年人在他们幼年时期经历了一个相对缓慢的新技术接受过程。而 2050 年时的中老年人普遍都是 90 后乃至 00 后,换句话说他们从一出生就成长于技术飞速变革的时代里。这一代人看到了从 1990 年到 2000 年十年间计算机的加速变革,曾经的庞然大物奇迹一般地变成了袖珍且便携的小机器。
可以确信的是,生于 90 年代的年轻人所接触的电脑到了未来也会发生很大改变,或许已经发展为植入大脑中的神经界面电脑,又或者是我们今天根本无法想象出来的形式。如今的年轻人到了 2050 年想要操作一台当时最新版的 iMac 可能会遭遇困难,但是也有可能正是因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持续不断地新技术学习过程,这会让他们接受并理解新玩意的速度变快。
现在似乎我们还找不到相关研究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或许通过观察老年人是如何学习并使用新技术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孩子们拥有学习新技术的本能。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孩子们接触到 iPad 并且用手指在屏幕上进行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时,很有可能他们的父母都还没有了解到这一功能。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克里斯 · 卢卡斯(Chris Lucas)表示,孩子们积极尝试各类新事物是因为他们心中并无畏惧。而反观成年人,随着年复一年的经验累积,生活教会了他们失败非常痛苦,处处都有潜在的危险;而孩子一直处于父母所编织的安全网中,对于世界也没有那么多的偏见。
去年,卢卡斯发表了一个与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实验成果。该团队让孩子与成人同时面对一台奇怪的机器,并且给了他们一些操作部件,告诉他们正确安装这些部件就可以激活这台机器,使其发光并且奏乐。参与实验的人需要找到手中部件与机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够以此去激活机器。
研究人员们发现孩子们在选择正确部件这件事情上比成年人要好得多。根据卢卡斯的推测,成年人通常都是从理性出发看待解决问题的预期,他们通常只选择两个看上去最有用的部件来进行尝试。「孩子们可大不一样,相对于正确解决某个问题,他们更愿意多多尝试不同的想法。」在发现一种方法已经快要奏效的时候,这项实验中的成年人通过没有什么动力去探索替代方式,但是孩子们更愿意将已经进行到一半的解决方案彻底推翻,再去探索一个全新的方式。
这项实验帮助我们去理解了为何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新技术。当成年人面对一个全新且陌生的事物时,他们很有可能会试图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成年人多年的生活经验之上。但是这种对于以往经验的依赖会让在面临最新技术的时候束手无策,因为这些创新并不是按照以前的标准通过自然的进化所得出的。
不妨考虑一下「3D Touch」这个出现在苹果最新设备中的例子。最新版的 iPhone 与一些新出的苹果电脑都允许用户通过按压或者触摸的方式与自己的设备进行不同的互动。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这之前,当你操作触控板时,你只能进行点击的操作。这种新功能带来的多维度互动或许并没有被太多人重视,因为它们看上去没什么大用处,这些没有探索欲望的人连想都没有想过要用新的方式与屏幕互动。
但是也有可能生活在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环境中的孩子们在成年后会对于他们所缺乏了解的世界也能够更好的掌握。他们也许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技术发展的预期总有一天会过时, 这就促使他们需要一直对于技术变革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卢卡斯曾经在麻省理工学习计算机科学,当他开始教授成年学生学习编程的时候,他发现那些不怕犯错的人才能有可能更快掌握编程技术。
当然了,想要找出一个人在步入中老年后能否快速接受新技术,要看的可不仅仅是他在童年时代是否经历过快速技术变革。许多当今年轻人在 90 年代时也没有接触过电脑,即便是从小就用上了电脑,也不意味着他们都能成为下一个埃隆 · 马斯克或者杰夫 · 贝佐斯。一个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尺度也是个人的决定与价值判断。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那些能够为专业杂志写作技术稿件的技术达人,也会有那种完全无视生活中各类联网设备价值的现代版卢德教徒,而其他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两种状态之间。
也许仅仅是衰老这一人类无法避免的过程就足以让一个曾经精通电脑的年轻人在老年时变成一个技术恐惧者。一项研究显示,能否感觉自如地使用新技术将成为预测成年人会如何看待新技术的关键因素。迈阿密大学的 Sara Czaja 教授指出那些对于被技术环绕感觉焦虑或者不适的人,或者是那些不相信自己能够学会如何使用新技术的人,更有可能去避免接触新技术。
这种焦虑可能来自于缺乏接触新技术的机会,或者是无人提供技术使用的指导与帮助,又或是曾经在学习新技术这件事上有过不愉快的回忆。除了人们对于技术的态度和智力因素之外,Czaja 教授发现年龄确实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在排除了各种影响因素之后,一个年长的人相比年轻人在使用新技术上更有可能遭遇困难。
如果戈登 · 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一直发挥作用,那么在可见的未来技术变革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也许就在下一波创新的浪潮中很多人就会被远远抛下,尤其是中老年人。卢卡斯也是这么认为,「今天从小就使用平板电脑的孩子们在成为中老年后见到直接连通大脑接口的机器会不会面露惊惧之色?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因此到了 2050 年之时,当如今的孩童成为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他们接受 iPhone 24 的速度也会比不上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们会被这款接入脑神经接口的机器弄糊涂,要慢慢的才能掌握它的功能。也可能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探索未知,对于新事物并无太多恐惧,最终学会使用最新款的脑神经 iPhone 24。即便他们心中可能明白自己永远搞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技术在支撑着脑神经接口 iPhone 发挥作用,但是没关系,能学会用就很不错了。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擅于使用那些自己搞不明白工作原理的机器。如今那些各式各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联网的家居用品都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无论是这些机器正常运行、速度变慢还是彻底崩溃,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它们对于被玻璃、塑料或者金属覆盖之下的机器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但是这种无知看上去并没有让用户烦恼,他们依然快乐且自信地使用着这些设备,只要它们能完成设定的任务就可以了。
「与各种机器人和谐共处是一种神奇的体验,这是未来会出现的新事物。在人类的认知体验中,面对各种奇形怪状的机器人泰然自若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基本模式。」
文章来源:the Atlantic, 由 TECH2IPO / 创见 陈铮 编译,首发于创见科技(http://tech2ip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