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评论]小米的危机在于生态大饼满足不了资本市场

骑猪兜风 2016-01-25 08:25:40    200858 次浏览

感谢于斌的投递

前不久,雷军在小米的年会上发表了内部讲话,主题为“2015年我不OK,2016年开心就好”。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煎熬难耐。在2016年的第八天,小 米就迫不及待了开启了业内首场撕逼大战。小米官方宣布其应用商店全线下架360应用,称360软件搭配安装的“雷电OS”存在偷跑流量的行为,同时篡改 MIUI系统签名,导致小米手机无法升级,甚至系统崩溃。

一边收拾了360,一边却被华为闷声不响地打中要害。公开数据显示,华为在GeekBench中的跑分成绩(单核2K/多核7313)已经超过小米5公开机型跑分成绩(单核2160/多核4713)。

无论是打击对手,还是被对手打击,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的危机真的来了。小米曾经有多风光,只“雷布斯”这个头衔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能够与乔布斯齐名,足以证明小米诞生之时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和颠覆。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似乎小米的好运气快要走到头了。

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国的智能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史上首次出现下滑。另外一家调研公司IHS认为,小米第三季中国智能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9%,勉强维持住了对于华为的领先优势。

去年,京东商城公布了“618大促”手机类销售排行榜。从销售数量来看,魅族销量第一、华为第二、小米第三;从销售额来看,苹果第一,华为第二。

不久前的小米年会,雷军公布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7000万台,则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与之前制定的8000万到1亿的销售目标相差甚远。

两大短板足以致命

小米手机70%的核心元器件,如核心硬件CPU、屏幕等都是别人生产的;小米的系统MIUi也是基于安卓系统的一种优化、定制和开发。说到底小米本身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只不过是一款“贴牌组合”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有多严重,看看HTC的衰落就因该清楚了。

除了缺少核心技术,小米最大的困扰当属专利。因为成立时间不长,在专利方面缺乏积累。权威数据显示,苹果的专利检索数是小米的1.3倍,爱立信是小米的2.4倍;爱立信的发明公布数是小米的1.3倍,小米是苹果的1.6倍;爱立信的发明授权数是小米35.7倍,苹果是小米的16.3倍;爱立信的外观专利数是小米的2.5倍,苹果是小米的3.6倍;苹果实用新型数小米的3.2倍。

截至目前,因专利问题爱立信已经在印度起诉小米,小米不得不在印度停止销售相关产品。与此同时,中兴、华为等手机厂商也在仅仅盯着小米的专利短板,随时找机会起诉小米。更糟糕的是,小米空气净化器也陷入了专利纠纷,日版品牌巴慕达发布声明,称小米空气净化器从外形、内部构造以及宣传文案几乎与巴慕达推出的安之风空气净化器如出一辙。

专利短板让小米出海战略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国际化步伐,加上核心技术的缺失,这已经足以耗掉小米半条小命了。

竞争对手激烈围剿

目前来看,小米的中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正在面临华为、酷派、魅族等国内竞争对手的“红海”式围剿。

随着中低端市场的饱和,小米尝试进入手机中高端市场,在2015年1月发布了新旗舰手机小米Note,结果以失败告终。不料,2014年9月,华为第三代大屏产品Mate7却代表国货点爆了高端产品市场。事实证明,这款集大屏、长续航、金属机身、第一款安卓指纹机、全新海思芯片诸多亮点于一身的Mate7确实要比小米Note肌肉丰满很多。

接纳阿里6.5亿美元战略投资后,魅族成为一匹脱了缰的野马,2015年发布了6款新品,货量翻了四番到达2000万部,员工逼近4000人,建了2000家线下旗舰店,30000个零售点,300个售后网点以及推出上门快修服务。而小米线下布局,在地域和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魅族。

如果说魅族造就了快速成长的神话,那奇酷就是快速实现从无到有的神话,彻底演绎了什么叫2015年手机圈的速度。2014年底酷派与360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奇酷,2015年8月底奇酷手机发布,“双十一”奇酷手机挤进销售额和出货量的前5名榜单。同时,大神手机F1 Plus售价399元叫板红米2A争做“新国民手机”的营销手段,让用户意识到不是只有小米能做到“性价比”。

在华为成功征战中高端市场的刺激下,魅族、奇酷、酷派、联想等手机厂商2016年也都就此步入新航道。在如此情势下,小米5被给予的希望不言而喻,小米能否把压力化为动力更是难说。

小米生态徒有其表

除了手机、路由器、电视三大主业外,小米还有很多外围产品,如小米智能插线板、小米电子称、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活塞耳机、小米血压计、小米自拍杆、小米空气净化器、小蚁运动相机、小蚁摄像头等。这正是雷布斯精心绘制的生态大饼,目的就是用小米生态抢占智能家居,甚至引领整个智能家居市场。而实际上,整个小米生态链是非常容易被击垮的。

小米生态链下的企业,要么是被小米投资,要么是被小米收购,以至整条生态链下的产品都是清一色的小米模式。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必须放弃之前的积累,转而生产符合小米需求的产品。符合小米需求的产品,一般具备三个特征:一是这款产品市场足够大;二是产品要有痛点,性价比低、缺乏公信力等;三是产品可以被粉,被用户追逐热捧。

很明显,小米生态已经被小米的专治包裹的密不透风。如此封闭的生态体系,对合作企业和小米自身都是有风险的,甚至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方面,凭借小米标签,很多企业会因此声名鹊起,但也会因小米品牌的深刻性,局限于低端的市场认知;另一方面,只要有一款贴牌产品出现问题,小米也会受到牵连。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插线板、小米空气净化器等质量风波,小米应该深有体会。

此外,封闭生态也极大地局限了消费者的选择。想要使用小米智能家庭,就要购买小米品牌的产品,可以说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尽管雷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未来小米生态一定是全开放的。可事实,生态链的计划一出,小米就和“开发”已经分到扬鞭了。

试想,如果小米手机、电视、路由器以及周边等产品不再受欢迎了,小米生态还能支撑多久呢?所以说,封闭的小米生态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一旦遭遇突破状况,将会瞬间倾塌。

没有核心技术和团队的小米,2016年势必要做好一切准备应对挑战和不测,再想以全生态互联网企业的名义去忽悠资本市场资获得高估值,是绝对办不到喽!

【潮起创始人,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117821818,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