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龙华同乡会提供了会员跟谢国辉签署的借款合同,不少高达数千万,甚至高达亿元。
谢国辉。资料图片
水果营行的突然崩塌,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2日水果营行柳州关店一事爆发后,其实际控制人谢国辉曾在一夜间将其一手创办的联和国际集团旗下的16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人,并且在“联和国际”公司网站删除了所有与水果营行相关的字牌、宣传资料等。
水果营行崩塌后,谢国辉已被深圳警方网上追逃。而在警方网上追逃次日,一张疑似谢国辉的“死亡登记证明”开始在网络流传,使得这一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商海浮沉逾半生,王国倾倒于旦夕。从泥工到国王,谢国辉演绎了一段超越时代的创富神话。自发迹到没落,资本游戏的泡沫似乎在一刹之间破灭,由此引发的强震危及谢国辉的整个商业王国。
成也萧何败萧何。谢国辉的成功与其担任会长的香港大龙华同乡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事败后,同乡会也成为受害的“重灾区”。大龙华同乡会秘书长郑继昌用了两个词评价谢国辉:“枭雄,冒险家”,可谓恰如其分。
声望极高的同乡会会长
2016年1月8日,一场新闻发布会在龙华新区某酒店召开。除去数家媒体,参会人员均为香港大龙华同乡会的核心会员。发布会上,8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卓老突然离席大呼:“骗子谢国辉还钱!”继而所有会员都议论开来。
这是一场“声讨”谢国辉的发布会。事实上,大龙华同乡会曾是谢氏王国的核心组成部分。6年前几乎在同一时间,大龙华同乡会在香港成立,谢国辉也被推举为会长。据同乡会官网介绍,该会有3000多名会员,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杨爱华(化名)称,谢国辉确有过人之处,“他能将如此庞大的一个会联合在一起,在会内有极高声望。”
偷渡香港曾经做过泥工
1954年,谢国辉出生在深圳龙华大浪村(现大浪办事处)。与谢国辉同村的吴道华回忆,年轻时谢国辉学习一般,有股聪明劲,生性特别要强。1978年,谢国辉偷渡至香港,30多年间他白手起家创立庞大商业王国,其间发生了什么?
杨爱华1979年到香港。当时杨、谢二人同住香港沙田,结识得知都是龙华大浪人,谢国华对杨十分客气,“他称呼我为杨哥,说自己在香港做泥工,想发达。”
1989年左右,谢国辉曾找到杨爱华,希望拉他一起投资房地产。杨爱华说,自己并没有答应投资。事实上,当时谢国辉已独自创办了联和国际集团,身家上千万。
此后,联和国际集团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同乡会官网一篇文章显示,谢国辉的联和国际集团旗下有30多家子公司,分布于深圳、广州、上海等多个核心城市。而这30多家公司里几乎都看得见谢家人的身影,且关键负责人均为谢家家属。
在赛马会先后养有10匹马
发达后的谢国辉,在香港也颇为注目,2014年,他曾公开自揭身家达120亿港元,并扬言要在香港上市。谢国辉在香港赛马圈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赛马会一直都被视为香港最顶级的私人会所,马主历来都非富即贵。据香港《明报》报道,谢国辉在香港素有“龙华首富”之称,也是大马主,先后养有10匹马,均以“龙华”冠名,且多个赛季都表现不错。
在位于龙华新区金龙华广场的联和国际集团总部,谢国辉的办公室内摆满了古董,虽然真假尚不可知,但排场确是十分强大。杨爱华曾经到过谢国华的办公室,他如此描述:“像宫殿一般金碧辉煌,里面几千平方全都涂上了金灿灿的颜料。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栩栩如生。”
在杨爱华看来,谢国辉此人太爱面子,“表面工作做得很厉害,有几千万的古董放在那。”杨爱华表示,谢国辉太讲排场,近乎膨胀。
同乡会里拆东墙补西墙
事实上,在谢国辉庞大的资本王国中,同乡会是一个资本注入的核心机构。杨爱华表示,谢国辉依靠其极高名望和光鲜的头衔,以个人名义向会员“借钱”,“每次借钱都是做一些项目或者填补一些盘口的缺漏,大家碍于交情,往往会将钱借给他。”
大龙华同乡会提供的证据材料显示,谢国辉与出借人签订的均为借款合同或借款收据。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借款合同还是借款收据,谢国辉均是以个人名义借款,所借的款项均打入谢国辉的个人账户或其核心成员账户。
大龙华同乡会秘书长郑继昌透露,据统计,谢国辉共向同乡会会员借款7亿多元,其中少至10多万,多达上亿,其借款作为抵押的房屋产权和开具的支票均不能兑现。龙华警方证实,目前已接到多起相关报案,案件正在调查中。
水果营行母公司“未存在过”
据报道,由谢国辉创立的水果营行母公司“香港联和国际集团”在工商系统中似乎根本不存在。无论是在全国工商查询系统还是香港政府公司查册处,这个集团几乎没有任何备案记录。
1月5日,谢国辉被网上追逃。然而,在警方发声不久后,一张疑似谢国辉的“死亡登记证明书”在网络上流传。这张图片上,写着谢国辉的姓名、性别,同时盖上了香港九龙死亡登记处的蓝色公章。但其出生年月、因何死亡、何时死亡的信息并未出现。
对此,杨爱华认为,这张死亡登记证明书很有可能是谢国辉伪造,“一般香港人死后,要放10多天供亲友瞻仰,但我在香港却丝毫没有得到这样的消息。”
采写:南都记者刘晨晏婵婵
摄影:南都记者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