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赛迪网总编辑刘兴波:2015—电商的暖冬

骑猪兜风 2015-12-16 15:21:05    201066 次浏览

【赛迪网讯】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1999年9月的“网络生存大赛”?那一年,刚刚开通的“梦想家中文网”突发奇想:如果把人封闭在一个环境中仅靠网络生存,是不是有可能?于是,这个想法立即付诸了行动,一场验证中国“电子商务”雏形的主题活动风风火火的启动了。

彼时,全国网民(基数应该不大)按照不同网龄不同年龄段,在北上广三地经过报名及网上投票,选出了12人。他们随后在三地交叉进行测试,由主办方提供相对封闭的空间,为每人提供1500元电子货币和1500元人民币现金,让测试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依靠一台联网的电脑,从网上购得食品和日用品,以维持72小时的生存。比赛持续过程中,各大媒体纷争报道,红极一时。

最终,只有2人坚持到了结束,而他们用以维持生存的据说只有方便面(此处省略各种趣闻1万字……)。今天,我们可以臆想,当初主办方搞这项活动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找寻一个答案:未来,中国在互联网上能得到什么?

16年,弹指而过。

中国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购物年交易额已经在2014年达到了2.8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24%,接近1/20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由电商驱动,当年硕果仅存的两位“网络生存大赛”的获胜者,早已淹没在数以亿计的网络购物大军之中。16年来,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给了中国经济太多的惊喜和震动。

气象学家预测,2015年世界将因厄尔尼诺现象的极盛,而遭遇史无前例的“暖冬”。而在此时,颜值低下的世界经济增速值,正因为电商及网络购物的持续旺盛和“暖冬”效应,而找到了新的驱动力!

电商,在2015年再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由中国的电商企业们硬生生造出来的“双十一”,不断撩拨着经济学家的神经,2015年11月11日,仅天猫一个平台,就创造了峰值4500万人在线,全天生成4.67亿件包裹的921亿元销售额的天文数字——2015年的冬天,无疑正在因为“互联网 厄尔尼诺”而成为一场新的暖冬。

在提振经济动力成为世界性主题的时候,我们很欣慰于中国拥有一位创造了经济学指标的总理。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了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逐本溯源,是李克强总理2007年还在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的省内经济状况。该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作为投资驱动模式下的中国,这一精辟的指数模型深受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

而当中国的现实国情进入“新常态”之后,创造了GDP里1/20的电商,无疑在持续为“克强指数”提供着有效支撑:网购消费品的生产替代着建筑材料的生产(工业用电),城市间及大街小巷穿梭的陆路各型物流及快递交通工具替代着铁路运输(货运量),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淘宝村”和小规模创业者的融资替代着大型企业对金融的需求(银行贷款)。

电商,必将成为较长时期内,驱动内需、提振经济的最强音之一!

内容加载中